楼主: 逛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来总结总结半脊攀登的收获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
金钱
9930
贡献
2249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8-6-25
精华
4
积分
10427
帖子
813

紧急联系人已备案 2012年九月保险到期 初级培训合格

11#
发表于 2010-10-12 18:29:46 |只看该作者
穷人就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大家还是多挣钱换装备吧。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纽,右一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来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两个贼娃立在旁,坐上车车走四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0

好友

212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
金钱
1859
贡献
318
最后登录
2012-8-1
注册时间
2009-9-5
精华
1
积分
2124
帖子
499

紧急联系人已备案 初级培训合格

12#
发表于 2010-10-12 18:54:10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 不知道说啥 只是明白了该学的东西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5

积分

新手注册

8910

威望
5
金钱
82
贡献
0
最后登录
2011-5-29
注册时间
2011-5-25
精华
0
积分
95
帖子
6
13#
发表于 2011-5-26 00:14:05 |只看该作者
"理论上,只要你能走上去,就可以走下来"
很多难的路线都是上的去,下不来或非常难下来,所谓commited route。很多 大角度硬雪或冰面路线都是这样,下山走其他简单路线。设保护,rappel 下的话,得留器材,效率也低。
什么都爬,什么都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5

积分

新手注册

8910

威望
5
金钱
82
贡献
0
最后登录
2011-5-29
注册时间
2011-5-25
精华
0
积分
95
帖子
6
14#
发表于 2011-5-26 07:57: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zzchen 于 2011-5-26 08:31 编辑

回复 7# 清风


    1. 从保守者的角度来说,还是以安全第一为准则,在冰川上最好结组。冰川上有暗缝,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而且不结组一旦坠入的后果非常严重,非死即伤。如果线路没有攀岩和攀冰的段落,结组也是三至四人为佳,尤其是组内成员体重差距大的情况下。曾经有案例,两个美军陆战队成员结组登山,一人坠入冰缝,另一人无法制动,两个人都坠入冰缝死亡。坠入冰缝是小概率事件,但后果实在太严重。对业余登山者来说,在这个问题上牺牲安全性来增加效率,不太值得。

     2. 完全同意“冰川行走、滑坠制动等雪山技术必须熟练操作且不断精益求精”。事实上,如果一年里登雪山的机会不多的话,最好抽出半天的时间专门练习冰川行走,各种滑坠制动动作。即便对于常年的登山者,也应多练习,滑坠制动应该练成下意识的,不需要临时思考技术细节。对于业余登山者,尤其初学者来说,不太同意强调“效率与安全永远是一对矛盾", 宁可保守一点,力求“安全第一”。想要提高效率的话,扎营,拆营,结组准备,烧饭,打包,准备装备,这些零碎的方面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的提升空间很大,而且相对容易的多。对于职业登山者,或是超轻快速登山的团队,在有多年经验基础上,有余量take calculated risk to improve efficiency.

     3. 完全同意。我们教练曾经说过,营地里如果团队中有一人站在那儿不知道做什么,肯定不对,总会有事做的,缺的只是一双睁着的眼睛。
什么都爬,什么都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5

积分

新手注册

8910

威望
5
金钱
82
贡献
0
最后登录
2011-5-29
注册时间
2011-5-25
精华
0
积分
95
帖子
6
15#
发表于 2011-5-26 08:16:32 |只看该作者
“下撤如果对线路熟悉、能见度好、没有冰裂缝,可以使用坐姿滑降以提高效率。”
我们的原则是冰川上一律禁止坐滑。担心的仍然是暗裂缝。而且绝大多数时间冰川上也是结组行动,结组坐滑也是禁止的。雪原上坐滑上很快而且很FUN,前提是熟练掌握冰镐制动技术。需要考虑的有两点,一是整个预期的坐滑路径都应该能够看到,以防撞上石头或坠落悬崖。目之所及最好能有一段平缓坡,以利失控情况下,能够自然制动。亲身经历过撞上石头的案例,半个大腿深度淤青,两个月才好,幸运的是没有伤到骨头,也还能够行走。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雪层是否太软,几周前一个很熟的朋友45度坡坐滑时失去平衡滑坠,冰镐根本无法制动,最后滑落100米后抛弃冰镐抱住一棵小树才停住。没有那颗小树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什么都爬,什么都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0

好友

85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73
金钱
6556
贡献
427
最后登录
2024-7-14
注册时间
2008-6-24
精华
19
积分
8538
帖子
2681

紧急联系人已备案 2012年十月保险到期 技术达人

16#
发表于 2011-5-26 09:00:45 |只看该作者
哈哈!楼上的是昨天在馆里玩的哥们吧!看到你的看法却是受到很多启发!但是有一个问题。并存地形在坡度变化的地方很同意有裂缝。而在冰川中部裂缝很少!即使有也很小。这个是我从书上看到的,你们在登山过程中。对于看上去存在裂缝可能性很小的地方也采用接组通过吗?
是不是一上冰川都采用接组攀登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5

积分

新手注册

8910

威望
5
金钱
82
贡献
0
最后登录
2011-5-29
注册时间
2011-5-25
精华
0
积分
95
帖子
6
17#
发表于 2011-5-26 21:54:30 |只看该作者
没错。昨天忘了提,“登山圣经”Freedom of the Hills 就是我们俱乐部出的,最新一版的修订者很多都认识。俱乐部的一帮老登山者都是以保守,安全第一著称。除非基本平坦,而且很熟悉的路线,一般都是一上冰川就结组的。曾经听有人说美国的登山者被欧洲人笑话pussy。但是安全经还是常念,而且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每年的北美登山攀岩事故报告书更是几乎人手一册。

几个常念的老话:
Summit is optional, returning home safely is mandatory
There is old climber, there is bold climber, but seldom bold old climber

一个很好的习惯是每次事故后,当事人都自愿自觉的写下详细的事故过程分析报告,分享给他人学习。
就在上周一个很熟的朋友传统攀岩,手点剥落坠落,头盔撞破划破头皮,万分幸运的是没有其他严重的伤。其实提这些案例,不是想吓唬谁,只是想强调安全意识的考量。看国内的论坛,感觉上这方面口头提的多,真正有针对性的讨论少。登山攀岩都按程序做,其实相多比较安全。只不过容错性很低,一旦出事,后果往往严重。对我自己来说,身边的朋友已经有过多次案例,深切体会到事故不仅仅只发生在书上。
什么都爬,什么都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5

积分

新手注册

8910

威望
5
金钱
82
贡献
0
最后登录
2011-5-29
注册时间
2011-5-25
精华
0
积分
95
帖子
6
18#
发表于 2011-5-26 22:12:04 |只看该作者
加一句,我的啰嗦都是针对业余登山者,兴趣纯属业余爱好。如果目标是职业登山,或极限攀登,这些肤浅言论尽可忽略。
什么都爬,什么都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0

好友

1522

积分

新手注册

威望
85
金钱
1078
贡献
103
最后登录
2024-3-26
注册时间
2008-6-24
精华
4
积分
1522
帖子
507

紧急联系人已备案 初级培训合格

19#
发表于 2011-6-5 20:09:4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buzzchen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楼上朋友的建议很好!希望有机会多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0

好友

20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
金钱
1629
贡献
53
最后登录
2013-2-8
注册时间
2008-6-24
精华
1
积分
2030
帖子
752

紧急联系人已备案 初级培训合格

20#
发表于 2011-6-7 17:25:26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哥们说得有道理
还没玩过户外就嫁人 挺亏的!玩了后再嫁人,嫁谁玩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攀岩

 
 
      友情赞助商
  ClimbX kailas 西北登山技术装备店 Adidas 点击打开QQ联系详细事宜  

Archiver|手机版|老陕攀登 ( 陕ICP备10003142号

GMT+8, 2025-8-2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 Singcere.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