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40
- 金钱
- 1185
- 贡献
- 74
- 最后登录
- 2013-2-26
- 注册时间
- 2008-6-24
- 精华
- 3
- 积分
- 1528
- 帖子
- 496
  
- 威望
- 40
- 金钱
- 1185
- 贡献
- 74
- 最后登录
- 2013-2-26
- 注册时间
- 2008-6-24
- 精华
- 3
- 积分
- 1528
- 帖子
- 496
|
关于全脚掌着地
绝壁 2-9 11:20
按照你提到的走冰坡技术,我理解是,无论上下坡,都是
> 全脚掌着地,是这样吗?
在你的现在学习阶段,记住这点:冰爪在冰上使用只有两个模式:1)全脚掌2)前齿. 有只用一边着地或前脚掌着地的习惯的人迟早要在硬冰上打滑出事. 塑料靴的一个问题就是太硬,不利踝关节侧弯,使全脚掌着地.如果养成全脚掌着地的习惯,普通皮靴行走起来更舒适.塑料靴的普及是加速前齿攀登技术普及的原因之一.
注意这说的是冰坡.下厚雪坡时用脚跟躲下去,上坡一般踢脚窝.但为了省力还有很多其他技术.先看看书. 北西说的最后两条在快速技术登山中(没路绳也没富余时间)是经常使用的.尤其是面朝坡下,全脚掌着地往下走,陡时象握划船桨那样握长冰镐,用镐把尖来平衡,可以下得很快.(另外还有其他方式去看看书.然后再去实践.)但一定注意这是要在经过大量练习,在游刃有余后情况下才用.阿尔卑斯战术从开始发展的那天算起就是和过硬的攀登技术联在一起的.劳累,天气等都是选择技术的因素.拿不准就用保险些的办法.尤其是登大山时,能绕开就不冒险.
埋雪锥和下冰坡
绝壁 2-23 9:22
先说雪锥,雪锥要选用好的角铝,直角的两个边每个边宽五公分以上,角铝的厚度在四毫米以上,长度七十公分,在上面钻眼要能通过铁锁。
遇到松雪时先向下挖,挖一段后再用冰锤或锤头冰镐把雪锥往下打,打时注意把雪锥的阴角对着坡下,阳角对着坡上,一定竖着打不要斜,打好后再把松雪埋上,用铁锁连接雪锥,再把绳子连接铁锁,直接用绳子连接雪锥绳子有可能被磨断。雪锥主要靠打入而不是埋入,埋入是肯定不稳的。当遇到松雪很厚时还是先挖一段,然后把下面的雪踩实再打入,最后把上面的松雪盖上踩实后在踩实的地方撒泡尿,冻住以后则无忧亦。
下冰坡尤其是陡冰坡有以下要点:(根据安全性排序)
1,绕开,冰坡滑坠比雪坡滑坠可怕百倍,一个人的话根本无法保护。
2,拉保护绳,用下降器即可大步流星的往下走,当然是倒着走。
3,结组轮流通过,一个人下降,其余人保护。
4,一个人时就面向冰坡上方,向下倒退走,每一步都把前齿踢入冰面,手上的冰镐也砸入冰面,注意,是猫着腰手脚并用的。
5,一个人想玩命的时候就面向陡坡的下方,正面下坡,膝盖微微弯曲(这种弯曲是很小的,为的是不让大脑受震荡)并一定绷住,绷紧,一松劲马上就滑,重心放在脚后跟上,一步走稳再走下一步。
大家也许还有更好的经验,都来说说。
如何沿路绳下山?
路客 11:53:14 7月12日
用抓结吗,打在路绳上很容易冻结失灵的。曾经请教过人,说用锁扣在路绳上, 滑坠时把锁扭一下,使路绳在锁上摩擦制动。没试过,各位是怎样做的?
我用过抓结和铁锁
vega-x 14:13:24 7月12日
抓结还是挺好用的,在博格达起码没有被冻住
用锁扣绳子很容易扭 有时干脆把绳子连在安全带上,用手套直接抓着绳子下
抓结在不陡时太慢了点
-mh 03:35:33 7月13日
抓结太容易抓死,抓结在稍微冻上的绳子上也能用..但在不陡时人有时下 得很快,抓结和绳子摩擦小心磨坏.我怀疑雪保顶上的坡度人应该没问题走下来. 要是你们要沿绳下来很长距离可一考虑带个八字.要不用carabiner wrap, 见登山圣经里讲速降的地方.但如vaga说的,容易让绳子打卷.你说的方法听起来就是一种carabiner wrap.问教练.
冷
-mh 12:30:39 10月29日
查下那里的平均气温.在网上有格尔木和五道梁的天气预报. 现在格尔木最高气温2C最低-13C.五道梁最高气温-8C, 最低-24C !山上什么温度你算算.
不知你们有没有冬天野营穿越的经验.这些经验最好在友好 些的地方练.出错容易补救.头灯炉子都要在低温下能用的. 除了天气也没什么了.其他的一般说来夏天过后冬天大量降雪前硬冰会多,行走要小心.保护要用螺丝.初降雪后雪崩机会很大. 带上你幕师他哥最高营地的衣服也未必够.多多小心!
谢谢提供这个气象预报站点
8000m 20:32:57 10月29日
老兄太神了,居然有这么个站点。不过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明年这个时候去试一下, 照现在五道梁的气温,玉珠顶上应该在-35度左右,珠峰,希夏邦玛夏天顶上应该也 是这个温度,你说去锻炼一下有没有意义?对今后登8000米有没有帮助?
降水量
-mh 02:30:00 10月30日
那里的年降水量平均不到30mm,如果不是特大 情况,下雪后再等一天松雪就能沉积不少.大致 说,每厘米的降水量会产生10cm的新雪. 但注意30mm是那个地区年降水量,山上降水量比这高. 小心35-42度的坡.一多半雪崩是在这个坡度范围里发生的. 玉珠好有不少这个坡度的地段. 下了新雪后最好等一天让雪沉积稳定后再上
循序渐进
-mh 02:41:39 10月30日
我建议你这个冬天去东北进行野营拉练穿越等训练. 东北很容易找到-40C温度.这种条件下行进和营地生活都有它的特别之处.很多小地方要在亲身作过后才能掌握. 很多东西要多次试验才能找到对你来说最佳的作法. 玉珠那交通不便,海拔高,对没有很多经验的人不 是个好的学习的地方.身体在高海拔的代谢率低,在同样温度下更容易冻伤.循序渐进是很重要的.这次 乌鲁木齐登协组织的慕士塔格有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 在低海拔练习避免的.
是在山顶还是在营地?
-mh 01:45:56 10月31日
我从那个网址看了看往年五道梁站的记录,大概平均日最高在10C最低在-3C. 五道梁和西大滩的海拔差不多.看来那个网址的数据还是能用的.我猜 所有气象站的数据在报到国家气象台后都在世界范围共享了.不知中央气象台在网上有没有温度,降水量和风力公布.
我有时也在想
-mh 01:52:21 10月31日
我有时也在想靠东的最好的给初学者练习的地方.玉珠峰从交通到 海拔对初上雪山的人还是难了些.折腾几次上去不难,问题是能否 允许反复演练,允许有效地学到可以在其他地方应用的技术.四川和阿尼马卿附近可能有更好的地方.
致8000m及有关11月登玉珠的说明
jjyfoot 02:08:29 10月31日
现在才将8000m和陈骏驰对上号。
有关冬季登玉珠的想法是这麽来的:
我于10月22日到达乌鲁木齐,预计在此工作到春节。到乌市后与英刚聊天谈到现在不是登山季节,颇为遗憾,又谈到 当前民间登山逐渐生温,今年已有数批人登过玉珠,明年还有更多的 队伍计划前往。我的意思是玉珠若按传统方式攀登意思已经不大,搞一些新花样比如北坡上南坡下等才比较有趣。当时也就是随便说说, 不想当天英刚打电话给我,说冬季没有什麽活动,问若冬季登玉珠 可能性如何。英刚的意思是:
1。想尝试冬季登山,既然夏天去玉珠无趣,则冬季相对有挑战性;
2。夏天乌市登山探险协会活动频繁,无法抽出时间去玉珠;
3。若羌一线没走过,想开车走北线到格尔木,回程走若羌。
我在次日与英刚详细讨论此事,分析困难可能有如下几点:
1。气温低,可能有-30至-40度;
2。雪厚,行进较为困难,须备有踏雪板;
3。路线不熟,雪厚天气不好容易走岔。
基本的想法是若去则准备安排在11月中旬,人数4-5个,采用 ALPS方式快上快下。另外,南京的靳琥现在新疆,计划玩一年, 对这个想法也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因为对情况掌握不足,所以英刚当即又电告陈骏驰兄征求意见, 是以有了8000m有关11月登玉珠的帖子。
另外,陈骏驰兄留在乌市的三菱吉普真是不错,羡煞我也!
再:感谢mh提供的分析和天气预报网址,我已Bookmark it。
是哪位朋友
8000m 15:40:22 10月31日
我还不知是哪位,请指教。另外我觉得mh兄的话挺有道理,此季节去还是慎重点好,不光 登山,行军及路上开车多有不少问题,我三月底从成都沿川藏北路开车去青海因积雪都差一点过不去,何况现在,从格尔木至若羌的路我五月底开过,从茫涯至若羌路极差,还有 一个四千多米的山口,另从敦煌至格尔木的当金山口及昆仑山口均有积雪可能,如果说公路上还有道班维护的话,从昆仑山口至南坡大本营的二十几公里就是极大的考验了,就我 个人认为,这些问题如果能妥善解决,登山倒还好办一点,冬季对高度适应可能比夏季要困难,在格尔木多住两天应该好一点,再西大滩最后准备一下会更好,唉!虽说千般困难, 我要在那里,一定第一个加入。
春节不走的话,等我几天,王铁男说要带我去穿越天山,一起玩吧,我还想上一号 冰川攀冰,春节有几个贵州朋友也来,我们将从乌市出发前往宁金抗沙。
北西谈的也很对
独行马 22:12:12 10月31日
作基地雪宝顶也很适宜,各种难度都包括,交通也还方便,可惜民风差些,另有些人认为 玉珠峰好登还有高度优势,多跑玉珠峰了。从这次岩石等十一之行,下撤时遇暴风雪差点迷路,我想倡导一个善举,那就是在这两座山插上路旗,象慕士塔格一样,那样起码 可以僻免迷路等类似事件的发生,这对于一些登山入门者会提供安全方面的保障。如果 我明年去以上任何一座山,我会带这个头。
是在5600米的营地.
无其人 23:36:10 10月31日
第二天冲顶时,天气特好,穿抓毛衣太热了,中午太阳晒的雪面溶化,雪特粘冰爪每走几步 就要用冰镐去敲冰爪上的雪,下午两点登顶从顶峰下来,只见雪面发黄,有不少溶水在雪面留下一条一条的痕迹,上来时留下的脚印都不太明显,下到5600米收拾好装备,在下到冰川底在看 傻眼啦! 一看全变成黑色的,雪全化了!上来的脚印全不见了,不只该从那里下到冰川下面的 碎石坡,因为登山鞋还在碎石坡上用石板压住藏了起来,在冰川往下看留下大石头作记号藏鞋 的地方,块块石头都像是藏鞋的地方,没办法只有先下到碎石坡在说,下到碎石坡拆下冰爪, 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去找鞋,穿高山靴走雪和走碎石简直一天一地,我几乎是连滚带爬了两百 多米才找到鞋子,换了鞋后再走碎石坡,几乎一路小跑下到4300米大本营.
在碎石坡找鞋足足耗去一个多小时,下到大本营以经晚上八点钟,稍稍休息后在把先前下山队员留下的物资找出来带下山,步行了4.30小时于半夜12.30下到公路道班.
这次从玉珠北坡二号冰川上顶峰破了自己下山的记录耗时六个小时从6175米到4300米 (包括找鞋耗去一个多小时)到公路道班全程耗时10.30小时,前几次登顶全5000多的营地住一晚上,第二天才下山这样一来体力消耗没这么大,这次主要原因是一队员保温瓶掉在冰裂缝里 只好两人共用一个1.3L的保温瓶冲顶时全部喝完,在就是雪水中含有太多杂质,烧开的雪水 要沉淀半天才可用,不知是不是西大滩的风沙吹到山上使雪里加杂着沙粒,要用冰镐刨去几层雪 底下的雪才干净点?
还有就是带的高山油炉用的燃料是在格尔木买的90号汽油来代替专用油,经常堵塞喷嘴要 经常通才能用,还有缺少维生素嘴唇暴裂,口渴的不得了,才出此下策干脆一鼓做气下到公路买可乐喝,下到公路边小店里,可乐.雄牛.健力宝.外加果汁狂饮,这才缓过劲,总的来说是有水的感觉真好。
路线标志,路旗,走路,化水等(回底下的贴子)
-mh 09:09:38 11月3日
无其人提到的找不到原来埋的东西,在石头地型上做标记可以用石头堆.石堆 还可以用来作路线标志.做得越容易从远处辨认越好.垒成一尺以上高度,样 子不太自然,用打些的石头垒比小石头的"尼玛堆"式的要好.最好选择颜色明亮些的石头放在最顶上.位置选择也尽量选在容易从路上辨认的背景上(比 如在坡顶上或大石头上的就会以天空或雪山为背景.又比如以河流水面为背景) 进山时如果来的方向路线复杂,可以在石头下压张字条,给回来时当参考(比如转折点和路线方位角).老马说的插路线旗是最容易辨认的.在石头上雪上 都能用.缺点是要背进山去.
撤出山时把自己堆的石头堆边走边拆了,把环境恢复成自然状态.有人以为以后 的人可以用自己的石堆认路,所以不拆石堆.实际上十有八九以后的人会做自己 的标记,又因为安全考虑谁也不拆别人的标记,所以到最后就到处是石堆和标记了.除非你肯定后人会从你的标记得到指引而不是增加迷惑,最好是拆了自己做的标记.
另外有机会尽量学会穿塑料靴在坎坷的石头地上行走.刚开始可能不习惯,时间长 了就好了.同样,还有尽量学会穿冰爪在石头地型行走.穿脱冰爪很麻烦,掌握稳健地在石头上穿冰爪行走攀登和不穿冰爪在冰雪上行走攀登可以大大加快冰雪岩石 混合地形的行进速度.实际上穿塑料靴攀岩是所有作技术性登山的人都要掌握的.
关于雪上化水,夏天可以把雪放在深色的瓶子里(Nalgene那样的)或口袋里,阳光 或账篷里的温度在几小时里就可以把雪完全化成水.这可以节省燃料.但注意晚上别忘了,让水冻在瓶子里.梅斯纳为了节省燃料,在单人登8000米时就曾经用黑口 袋装上雪挂在账篷里化水.雪里加杂着沙粒大的会沉底,小的喝就喝了,没事.用块布过滤一下也行.行走时用体温也可以融雪化水.但速度很慢.缺水会大大影响体力. 有炉子的话,花时间点火化水有时也值得.
汽车用的汽油当油炉的燃料不好,主要是汽车用油里有很多添加剂.另外汽车用油挥 发性太强,在打开容器时挥发的气体极容易引起火灾.国外一般在商店里有当燃料的纯汽油卖.在国内不知叫什么.我在人大和中关村间白颐路东侧的一个石油化工商 店里买到过直馏汽油.不过汽油不能带上飞机,我在西藏时就用拉萨买的普通汽油. 在家学会拆开,安装和清理汽油炉,别到了野外现琢磨.MSR的汽油炉很容易拆开清理.
嘴唇暴裂不一定是因为缺少维生素.抹些凡士林或冬天护肤的东西就行.
路旗与裂缝处的警示旗如何区分?
路客 12:05:21 11月3日
有的危险地方用黑色的.但没有标准
-mh 13:27:43 11月3日
一般登山的人不标危险旗,只有路线旗.只要沿 旗走就行了.危险旗多是管理部门或商业登山队放的.
交叉旗
woodhead 09:35:16 11月5日
在muz上好像一般单旗是路线,双旗交叉是断崖或者裂缝,不知道是不是标准
交叉的地方用绳子绑么?
-mh 18:42:38 11月5日
要不被风一吹就和路线旗看着一样了:(可能是哪些队自己约定的标准
[ 本帖最后由 骆驼草 于 2008-7-4 19:4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