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273
- 金钱
- 6556
- 贡献
- 427
- 最后登录
- 2024-7-14
- 注册时间
- 2008-6-24
- 精华
- 19
- 积分
- 8538
- 帖子
- 2681
 
- 威望
- 273
- 金钱
- 6556
- 贡献
- 427
- 最后登录
- 2024-7-14
- 注册时间
- 2008-6-24
- 精华
- 19
- 积分
- 8538
- 帖子
- 2681
|
本帖最后由 逛山 于 2010-4-2 15:18 编辑
黄茂海(mh) 原发表于<山野>杂志
为了熟悉这里的石质,我和同伴在村口一个刻有?#37101;亮?#30340;十米高的石头上用顶绳保护攀登了一阵。我发现这里的石头远看破碎,实际很坚硬,而且表面摩擦很大,触摸感很好。
为了寻找合适的路线,我们象村里人打听以前是否有人攀登过峡谷的大岩壁,答案是没有。我们从村里沿着没有去过的南壁顶上走了几里,从各种角度观察峡谷。我发现峡谷北壁虽然容易从郭亮洞到达,但缺乏明显的可攀的连续裂缝;南壁上有大量优美的直上裂缝和干净岩壁,但隔着山谷很不容易到达。在郭亮峡谷尽头的南壁顶端,在峡谷对面,我发现座落在北壁
悬羊擂鼓山脊全貌。其上有两个明显的大平台尽头的悬羊擂鼓山脊上,在不同高度有多个平台。在攀登长路线时这些平台进可攻退可守的天然根据地。平台之间岩壁角度虽然陡峭但不到垂直,适合我们希望进行的探索性的攀登。这个山脊上肯定视野开阔,因为从底下不同位置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传说中郭亮选中的那个整个峡谷中最引人注目的地点和我们按攀登逻辑选中的山脊是吻合的。这并非完全凑巧。现在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到达岩壁底下了。
七月七日我和雷媛专程去探路。在郭亮洞的下方洞口附近发现了被废弃的?#27700;磨转山渠?#12290;渠残存的部分在北壁底下长满荆棘的陡坡上形成一条小路。没有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惊喜,我们是不会在到达郭亮村的几天内成功攀登悬羊擂鼓山脊的。我们从水渠爬上废弃的梯田,钻过荆棘来到庞大的悬羊擂鼓山脊脚下,找到大致攀登起点。从这里仰望,我们只能看清山脊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没有在前一天从远处观察了山脊全貌,我们是不可能对整个山脊情况有准确的了解的。经过这些准备,我们决定第二天攀登悬羊擂鼓山脊。
3)悬羊擂鼓---两个人的攀登
我为第二天的攀登作了仔细考虑。我知道这里岩壁的高度在140至160米间,我们的绳子是五十米,所以攀登到顶至少分三个50m的段。领攀人爬完一段要制作保护锚点,保护底下的人跟攀上来,然后再继续攀登。但实际上,领攀人在攀登时要根据地段特点寻找易设锚点和作保护的地方分段,所以实际需要更多段才能完成。从平时的攀岩经验,我知道在顺利的情况下,一个配合得当、但不赶路的结组攀登一个绳段(从领攀人起步到下段领攀人起步)要花一个多小时。如果需要找路、清理,需要攀登接近领攀人技术极限的的地段,那每段花的时间要长得多。考虑以上因素,我估计这次攀登要至少花四小时,攀登困难或有意外情况时,时间要加倍甚至几倍。在这里,如遇事故,及时的救援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留出充足时间非常重要。幸好,在这里攀登结束后,人就到了和村子水平的地面,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上顶,那就没有经常困扰登山人的如何下去的问题。但同时不幸的是,如果攀登不成功,我们不但要撤下去,还要从郭亮洞爬回村子!
我们住在村里的老乡家。考虑到从村子走到岩壁底下要花一小时左右,我们和老乡商量好第二天六点半吃饭,七点出发。晚上我们在烛光下挑选要带的装备,尽量轻装,把所有东西都打在一个30升的包里,作到第二天提起包就能走。那天夜里躺在床上,我在黑暗中睁着眼睛,脑子反复考虑每个攀登细节。我知道虽然侦察时看到路线总体上不难,但经常发生的是微小的细节决定了成败。况且,类似落石这样的客观危害在攀登中怎么也不能排除。每次攀登都要在装备、技术和心理上作好出事的准备。
第二天(七月八日),老乡做饭迟了,但我么我们还是在八点多到了岩壁下。四周很安静,没有喧嚣,只有我们俩。挑好起步点后,我们安静地穿上安全带,把绳子缕好,背上装备。刚过九点,我穿上鞋。雷媛作好确保准备工作。我嘱咐一句?#23567;心落石?#21518;就出发了。
[upload=gif,2006-10-17 14:32:21,22.64]20061017143221-2.gif[/upload]
线路开始时不难。石头在阳光下摸着很温暖。爬到三十米左右有个屋檐,我想横移出去。我在比头高的位置放了一个岩塞后,用一个一尺长的扁带连接岩塞和绳子。一般我会用更长的扁带,使路线拐弯后绳子基本保持直线。但在这里,我如果掉下去可能落到下面一个小平台上。用短扁带可以缩短坠落距离。顺利爬屋檐后,我开始为我的选择付出代价。因为绳子弯折厉害,绳子上由于摩擦产生了很大拖拽力。再上了几米后我简直爬不动了。于是我干脆决定在这里分段棗这段长度可和我所希望的相去甚远!我在原地找到可以做保护点的裂缝,再用上一些小树,做好了锚点。等我确保雷媛上来时,上午的太阳在万里晴空中开始显出它的热力。
雷媛上来后,我们理顺绳子,然后我开始攀第二段。开始二十米的石头比底下的完整,这减小了绳子和尖石棱的摩擦,但也使能设置保护点的裂缝不易寻找。好在这里不难,我就是爬六、七米不放保护也没觉得不安全。我在一个高塔附近浪费些时间找路,上去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山脊的第一个大平台上了。为了节省时间我沿更高处的岩壁上的一条裂缝继续攀登,一直爬到雷媛高喊没有绳子了。这时我马上就要到达一个小平坎。上这个小平坎的最后一步还有些难,保护也不太好。我使劲拖着绳子,最后才将将爬上小平台。这一段找路花的时间和攀登差不多长。接近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在做确保的地方,上下都是没有遮挡陡峭的岩壁。我蜷在旁边稀疏的灌木下避免曝晒。雷媛跟攀来后干脆拿出一把伞打着。我们坐在小平台上吃早上带的馒头,看着脚下的村庄和道路,还有在路上象玩具一样缓缓爬行的车。
[upload=gif,2006-10-17 14:32:53,27.97]20061017143253-2.gif[/upload]
[upload=gif,2006-10-17 14:33:02,37.52]20061017143302-2.gif[/upload]
要说二段找路是件费力的事,第三段的找路更象是让人兴奋的猜谜游戏。起步不久后同时出现了各种岩石形态:有很陡的岩面,虽然干净好看但难以保护;还有大块的岩石阶梯,技术上容易但会使路线斗折蛇行;还有复杂的裂缝系统,在有限的视野影响下让人迷惑。间或茂密的树丛也带来了些难题。。。路线选得要是不好,轻则使攀登费时费力,重则会导致危险。但这却又使攀登摆脱单调,不再是仅仅完成一系列的技术动作。我后来选择了一条夹在石壁内角里的裂缝,沿着裂缝上了五六米后,侧移,转过一个看不到那边的墙角,视野豁然开朗。
我站在一个象跳台一样突出横石柱上,头顶是无暇的蓝天,脚下是几十米的淡红色陡峭岩壁,太行山在我的周围形成壮观的环景,上下左右都是清新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正在探索没有人到过的地方。不靠他人?#20462;路?#65292;也没有膨胀栓和挂片来人为地降低自然给我们的挑战。就在我的身边,我甚至找到一块卡在裂缝里的石头,用扁带系上它做了一个保护点。我们依靠两人的能力解读岩壁,克服障碍,安全地攀登,走后也不留任何痕迹。对我来说,这些因素组成了攀岩的最大乐趣。
从这里往上,经过几乎垂直但不难的十多米,我到达了山脊的第二个大平台。在一棵枣树的荫凉下有理想舒适的作确保的地方。我做好锚点,收上不多的几米余绳,保护雷媛上来。这时已经是接近下午两点。经过探察,我发现这里是几个巨大石柱的平顶。郭亮村的砂岩有很强的水平发育,石头裂开总是形成完全水平的截面。这使很多岩点很好抓,也上大大减少了零散浮石对攀登造成的危害。
第四段开始攀登二十多米后,不知绳子在下面卡在什么上了,拽绳变得特别困难。有一处岩壁难度大概有5.9的样子,加上绳拽就更不容易作动作。我要是在这脱落肯定掉在两三米下的平台上,虽不很长,但还是有受伤危险,在这样的长路线上,就是扭伤脚踝也不是好玩的。这里缺乏好用的裂缝,不容易放保护。我清理出个小裂缝,放进去一个小指甲盖大小的岩塞。因为受裂缝形态限制放得不牢靠,我又在它上面放了个三角塞。这个塞只能放进去了一多半。我用扁带把它们均衡起来,把绳子挂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尝试几种攀爬方法。从这里往上几米都不能放保护,所以我要多看几步,我可不想过了眼前难关后进到两难境地,然后从更高处掉下来,冲击这个令我十分怀疑的保护点。我最后选择了向右高抬步,慢慢地移过重心。这时知道自己不可能返回了,我只能孤注一掷,大胆发力,不再考虑保护问题,专心寻找可用的手脚点。?#36825;@#$%绳子!?#25105;心里边骂边用全身力气拖着绳子,上面的拖拽力现在至少有十五公斤。幸好我找到了好脚点,可以用双脚同时用力来上移。就这样挣扎了十来米。我踉跄地翻上一个平台,惊喜发现了平地。
我到顶了。
在悬羊擂鼓顶点上:我们和我们的绳子、器材和伞!赶快通报好消息,做好锚点。雷媛很高兴,没遇到什么困难就跟攀上来。这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我们为攀登成功而兴奋不已,但也在炎热的天气里感到疲惫。我们喝干了所有的水,又啃了两口带来的馒头,收拾好装备,慢慢走回村里。
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攀登。我们远道而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一条有意思的长路线,并且能圆满地完成攀登,我们感到自豪也感到幸运。据我们所知,这条路线是这个地区大型岩壁的首次完全的技术攀登。我希望这篇文章有助于后来人在此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攀登更多这样
附录一:攀登技术信息
悬羊擂鼓山脊的首登路线到约150米。我们分四段完成。它们的绳长和技术难度为:
P1: 33m 5.7, P2: 48m 5.8, P3: 45m 5.7, P4: 45m 5.9。整个线路可保护程度为 PG级 (在某些地点坠落距离会达到五米)。我带的保护器材为一套岩塞,一套六角,最小的三个CAMP三角塞,机械塞包括两三个2cm以下的和一个 #3 Friend (不必要)。各种铁锁不到20个,连接锁扁带圈中包括约五个一尺长的,三个两尺的和两个三尺的。
附录二:如何到达郭亮
郭亮村属河南省新乡市。远途的来访者可乘火车(很多次)到新乡,包括K179(北京-郑州),K1363(北京-成都)等。从新乡到郭亮一般先到辉县长途车站(车很多40分钟,4元)。从辉县长途站程到南坪的中巴早7:30,下午2:00发车两次,(2小时左右,7-9元)直达郭亮村口。如果不坐直达车,从辉县有很多到北寨的车很多(4-6元),从北寨到郭亮大约15公里,坐?#39134;马?#36454;蹦车2元。从郭亮会辉县的直达车约10:40和16:30从村里发车。让人遗憾的是辉县交通行业管理混乱,我们遇到中巴司售人员普遍坑蒙欺骗乘客,经常在到站、票价和守时上不讲信用。在计划旅行转车时一定注意这点。联系xxx可能安排车从新乡去郭亮。另外,还没到郭亮峡谷的公路上要过一个收费站(20元/人。从天梯进村可免于收费)。村里老乡淳朴,有大量住户可提供食宿(包吃12-15元/日)条件令人满意。村子海拔1000米左右,夏天较凉爽。郭亮村附近的石灰岩群山里有很多溶洞。
附录三:长攀登路线的选择和攀登技术策略
结组攀登北京白河一条多段攀岩路线。王茁在几十米高的段间锚点进行保护
对路线的选择是很难说清的问题,我选路线时总是尽量选?#24841;快程度?#39640;的路线。愉快程度高决定于很多因素,比如路线上干净、安全(没有大量泥土、植被、潮湿和浮石),所需要的技术有特色,路线各处难度没有巨大难度差异,线路位置能让攀登人有好风光可看,路线走向直截了当、不曲曲弯弯,路线跟随明显自然景观(山脊,裂缝,直壁。。。让人从远处一看就心里就有一种冲动)。对攀登者说,愉快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难度,原因说到底就回到?#20026;什么爬山??#36825;个老问题。爬山比不爬难,我们攀登者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在解决难题中找乐趣。所以我们不满足于没有挑战性的路线。技术攀登这个游戏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对挑战给出自己的回答。
长路线攀登成功的关键是速度。因为在天黑后无论攀登或下撤都很危险,速度缓慢的攀登者如果不能在天黑前完成主要的技术部分,那整个攀登过程就会立刻变得复杂起来。这种情况下常用的策略包括采取笨拙的?#20853;站?#24335;爬法,也就是爬一段就撤下来,把绳子留在上面,下次再从原先的最高处继续。这样需要携带很多绳子和器材,上下来回花的时间长,出意外的可能性大。另个策略是采用夜晚在路线上露宿的办法,等天亮后继续。但这种办法总是要在负重与速度间进行困难的选择,因为带东西少了露宿时休息不好,在天气变坏后还会有危险;带东西多了攀登速度慢了,本来可以速战速决的路线也可能非要多次露宿不可了。爬技术型的长路线是个复杂工程,而其难易除了长度外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在郭亮村没有人告诉你在路线上会遇到什么情况,有什么石质,是否技术上会太困难,会不会不能保护。远远看去很容易的地方可能会让你花几小时也过不去,最后终于耗尽时间。综合来看,在攀登前就要估算路线要分多少段,按平时攀登经验计算平均每段要花多少时间(路线技术难度地增加会大幅度延长攀登时间),然后看自己一天内是否有可能结束攀登。如果有怀疑,那就要理性地使用其他策略。一般说来攀登的优秀风格的总是表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完成。我们不但面对攀登技术问题,还有在找到路线后如何到达路线底下的问题。因为长路线经常藏在山里,一般说找到优秀可攀的路线不容易,到达它们底下有时会更不容易。
掌握攀登野外长路线要在学习领攀(又称先锋攀)单段路线后练习多段路线攀登。开始爬长路线时难度要比自己能应付的单段短路线低,允许慢如蜗牛的新手在见势不妙时比较容易地撤退。有了几次经验后,你就会发现经常如何从长路线上安全快速地下来并不比如何上去更容易。攀登长路线地效率和同伴磨合程度有关。开始练习同伴配合时可以使用有膨胀栓保护的多段运动攀岩路线,但要练习野外攀登,那就必须要谙熟传统攀登方法,使用岩塞设置保护和制作保护锚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攀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