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20
- 金钱
- 359
- 贡献
- 45
- 最后登录
- 2011-8-31
- 注册时间
- 2008-6-24
- 精华
- 1
- 积分
- 444
- 帖子
- 80
- 威望
- 20
- 金钱
- 359
- 贡献
- 45
- 最后登录
- 2011-8-31
- 注册时间
- 2008-6-24
- 精华
- 1
- 积分
- 444
- 帖子
- 80
|
本帖最后由 苏菲儿 于 2010-3-13 18:51 编辑
思想是攀登运动的未来所在。装备和训练水平的进步,只能对登山运动的发展起到缓慢的推动作用,而思想的解放则会给登山运动带来飞跃 ----《极限登山》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最保暖轻便的服装、最出色的冰镐、最容易拧进去的冰锥、最轻的各种铁锁;我们也在慢慢的学习和探索科学的训练,我们中间已经有很多人可以攀爬5.14,可以完成WI6的冰壁攀登,可是在极限攀登领域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大到人家很多的攀登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是今年去巴塔哥尼亚徒步时,眺望Cerro Torry时的强烈感受,当时的cerro torry如同一柄巨剑耸立在面前,我甚至想象不出自己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攻克它。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年以来,已经有很多人在此之上开辟了大量的路线,特别是克服顶峰雪帽的方法除了让我匪夷所思之外,更让我肃然起敬(由于雪层充满空气,无法支持攀登者,最后攀登者必须像土拨鼠一样挖洞前行,最后登顶)。
今年的11月15日-11月27日,我、罗彪、迪力夏提、李宗立四人采用轻装快速的阿尔卑斯方式攀登四姑娘山幺妹峰南壁转西南山脊新路线。这是我第三次尝试攀登幺妹峰,2006年与咖啡勺子搭档只到达5100米海拔,对路线进行初步的勘察;去年在罗彪肺部不适无法继续的情况下,与古杰搭档,攀登至5700米,由于各种原因被迫下撤。这次采用4人两个结组的方式,我与罗彪一组,迪力夏提和李宗立一组,这样的攀登方式对我们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最终到达西南山脊6100米海拔处,放弃下撤。顶峰近在咫尺,放弃总令人遗憾,但是因为这次攀登幺妹峰于我又有了全新的意义。本次攀登得到了"深圳喜马拉雅"Black Diamond品牌的装备赞助,大雄对我们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体现了对攀登者的全力支持,由衷的感谢!
路线图
攀登过程:
15日,经过8个小时的徒步,抵达海拔4800米的大本营。
16日,选择冰川中间的路线将物资运输到5180米的C1,冰川比去年退化相当明显,裂缝密布,期间罗彪掉入暗裂缝达5米,所幸没有受伤也没有丢失装备。下撤时选择了冰川右侧的岩沟,发现情况稍好,决定下次上攀时选择此路线。
由于受全国范围的强冷空气影响,17日开始下雪,18日被迫下撤日隆休整,等待好天气,结果坏天气一直延续到21日。
22日,离开日隆返回大本营。
23日,从冰川侧面的岩沟抵达5180米的路线根部,扎营。为了加快速度,我先锋上去将从卢老六处接到的100米路绳固定在起步的一段WI2+左右的冰壁上。
24日,凌晨4点出发,背负2天的食品和帐篷,经过13-14个小时的攀登,最后终于在下午5、6点,于天黑之前翻上了西南山脊,并在5900米处(西南山脊大冰包之上平台)找到合适的地方扎营,异常疲劳。期间的攀登困难而异常漫长,长时间在极限附近的攀登、前方路线信息不明再加上5900米以下始终无法找到任何相对平缓的地方扎营过夜让我们几近崩溃。途中意外发现周鹏和严冬冬在不远的南壁中部向上攀登,欣喜之余大声的对话打招呼,在这样的路线上不期而遇让人感觉非常异样。从5180米至5900米之路线,由冰壁、硬雪坡、薄冰地形、冰岩混合地段组成,冰壁难度3+, 混合攀登难度M3,岩壁难度5.8。
25日,早上8点多出发(由于头天过度疲劳,导致出发时间比计划晚),沿西南主山脊,经过5个小时的攀登,下午一点半,到达6100米海拔附近的侧峰,翻过侧峰即为主峰的大冰包,保守估计至少需2个小时才能登顶。此部分路线主要在山脊进行攀登,由硬雪坡、岩壁、冰壁组成,冰壁难度WI2、岩壁难度5.9,期间间或可发现以前队伍留下的岩锥、绳子和绳套,路线选择完全正确。当我领攀至6100米海拔时开始起风,由于我们在山脊上攀登,风速尤为强劲,手脚迅速麻木而失去知觉。在保护站哆哆嗦嗦的保护罗彪时,我的内心异常矛盾:一方面,最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前方只需一个绳距即可抵达冰包下方,顶峰触手可及;但另一方面担心大家在大风中暴露时间太长,极易造成冻伤,再加上2个组先后攀登,速度受到一些影响,特别是下撤速度无法保障,极有可能登顶后无法在天黑之前返回5900米营地,将会遇到大麻烦。犹豫之间,大家都已经到达保护站,剧风迅速把我们得斗志吹的烟消云散,稍一沟通,一致同意下撤5900,明天早一些出发冲顶。返回营地后,迪力夏提和李宗立提出放弃攀登,我和罗彪商量后希望第二天再试一下,凌晨5点出发,因此恳请迪力夏提和李宗立在5900米营地等我们一天。由于燃料有限,我们开始喝凉水(原计划2天的食品和燃料,现在要匀成三天,于是为了节省燃料,烧水的时候并不烧热)。晚上与大本营的彭晓龙联系(他准备单人攀登幺峰的某条路线),得到的天气预报让我凉了半截:26日大风,27日小雪。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大风中去奋斗、去登顶,而且27日我们还得在坏天气的情况下,从5900米下撤,下撤大部分路段是未知的(上升路线比较绕,下降路线无法与上升路线重合),4个人去面对超过700米的未知地形下降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犹豫了一会,我感觉到斗志在迅速的离我而去,我放弃了,毕竟四个人的队伍产生的压力比两个人或者单人solo要大很多,这于我是全新的命题。
26日,起床的时候已经是8点,一旦放弃,人迅速松懈,起床都是很痛苦的过程。早上风挺大,天上也有鳞状云,内心还是有点庆幸放弃的决定。很快的收好装备和帐篷,建好下降保护站,9:00我们开始了漫长的下降过程。从5900米到5180米,共下降20个绳距,每个绳距30-50米不等,20个下降保护站中8个是阿巴拉科夫冰洞,5个使用岩锥或者nuts,剩下7个使用副绳绕过岩柱的方式。由于团队所有成员的技术操作都非常熟练而默契,整个下降过程用时6个小时,每段用时平均为18分钟(包括设置保护点,下降和抽绳),比我预计的30分钟要短不少,这让我相当郁闷,看来还是估计失误了,高估了下降的难度。由于整个下降都在南壁,下降时没有一丝风,而且非常热,心里一直在打鼓,开始怀疑当初放弃的决定是否正确,可是事已至此,终是无法改变了。下午5点多的时候返回大本营,小龙给我们烧了不少汤,我一气喝了超过3升的液体,直到天黑都丝毫没有上厕所的意思,脱水非常严重。
27日,有雾和小雪,天亮后迅速转好。依依不舍,返回日隆,回头遥望,一声叹息啊。中午在卢老六家大餐,下午返回成都,路经卧龙和映秀,但是到处是忙碌的机械,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但地震之痕迹终无法抹去,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内心的伤痕会更深吧。时间的激流的确可以洗去伤痛,但是很多东西却永远无法淡漠,比如怀念。
回到北京很多天了,双脚脚趾依旧麻木,可以坦然的接受足底按摩的摧残而面不改色。欣闻周鹏和严冬冬在南壁奋斗三日,经历残酷的两晚露营,以极其坚强的神经和满腔的激情,成功登顶并开辟南壁直上新路线,严重祝贺啊,像幺妹峰这样的山峰,像南壁直上这样的新路线,如同登山皇冠上的宝石,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坚毅才能揽之入怀。而我,无数次的回顾这次的攀登,每一个难点都历历在目。实际上,路线的每个难点于我而言都在可控范围内,毕竟冰壁最难也就3+,岩壁不到5.10,混合攀登才仅仅是M3左右而已。但是,连接起来的漫长路线,加上不可控的天气和对四个人攀登的不熟悉却给了我极大的压力,将我逼到了极限的附近,直至放弃。通过这次攀登,我深深的认识到精神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在挑战极限的攀登中,坚持与放弃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是精神和思想。真正经验丰富、训练全面的攀登者,能在逼近极限的重要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我想我与这样的攀登者仍有很大差距。
但是,我并没有把放弃当做失败,回过头去想,虽然我已经放弃过三次,可是于我都是异常宝贵的一课,每次放弃的经历教给我的东西比10次成功的攀登都要多,我想我会慢慢进步,朝着我内心理想的方向前进
l
这是全新的路线,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我全程领攀了整个路线(包括下降),对路线的判断和选择,攀登进程的安排有了非常多的心得,以后面对类似的路线,将有更为准确的判断,想象力有了坚实的基础,空间也增大很多。
l
之前对幺妹峰的攀登采用双人组合,这实际上是最高效的组合,并可以提供安全的基本保障,但是一旦团队中某个成员出现身体问题,因为没有备份,攀登就得放弃。而且双人攀登需要背负额外的下降用绳索,相较3或4人组合负重更多。这次尝试了4人两组的组合,由于每组只用一条半绳进行结组,下降时两条绳子合并就可进行下降操作,同时下降装备如岩锥、副绳由4人分担,负重较轻。但是通过实践发现,4人组合更适合于较低难度的攀登,对于这种相对极限的路线,速度会比较受影响,因此从5180米到5900米,用时13-14个小时,比预计的10个小时长不少。另外大部分地段是两组分别进行攀登,其他三人的攀登情况将对团队中的每个人产生额外的压力,比如担心出现滑坠、落石落冰受伤、高山病等问题(在路线的困难地段,我领攀至保护站,固定绳索,其他三人沿固定绳索攀登,提高安全性)。有了这次攀登的经验,当下次面对相对极限的路线时,我会倾向于双人组合,而面对相对容易的路线时,4人组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的经验不经过实践是无法获得,或者无法有深刻印象的。
l
这次攀登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4个攀登成员,天气无法有效评估,顶峰近在眼前),我们经历了苦苦的挣扎,最后还是作出了放弃的选择,于我这是登山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课。实际上,作出放弃选择的因素异常复杂,而且没有判断的标准或公式。但是,一次次放弃的经验,将让我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掌握如何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让我认识到,任何伟大的攀登都是在痛苦的折磨之下完成的。这是这次攀登留给我的最最宝贵的财富。
l
搭档关系是神圣的,搭档间需要充分的相互了解,相互包容,充分信任、默契配合以获得高效率和速度。毕竟在极限的环境下,他们要忍受对方,比如脚臭体味,为了节省重量甚至要共用睡袋相互搂抱,更别说还要面对极端环境时的意见相左。因此,找一个能力、态度相似的搭档并不容易。这次,我的搭档是罗彪,他是一个技术全面、满腔激情而相对谨慎的人,而我则更激进一些。攀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比如对于安全性的控制,比如攀登风格),然而我们终究是绑在一条绳子上蚂蚱,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分歧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到攀登的信心,充分的沟通、鼓励和良好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达到毫无保留的信任将是摆在我和罗彪面前的一个巨大的命题,这是我们继续挑战更难路线的前进基石。
在下撤走回日隆的路上,我们几个一直在讨论这次攀登,每个人都很遗憾,但是每个人都认为收获巨大。这是一次思想解放之旅,每个人都认识到了自身的潜力,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攀登方向和领域,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欣喜若狂,让我们有了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每一座山峰,就如开篇所说,思想的解放将给我们的攀登带来飞跃,于是我们一致同意将这条新路线命名为“解放之路”。
放弃并不可怕,因为我们仍在前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攀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