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273
- 金钱
- 6556
- 贡献
- 427
- 最后登录
- 2024-7-14
- 注册时间
- 2008-6-24
- 精华
- 19
- 积分
- 8538
- 帖子
- 2681
 
- 威望
- 273
- 金钱
- 6556
- 贡献
- 427
- 最后登录
- 2024-7-14
- 注册时间
- 2008-6-24
- 精华
- 19
- 积分
- 8538
- 帖子
- 2681
|
作者:何川 策划、执行:戴琛
在我第一次知道Trad攀登这回事的半年后,我确立了我攀岩的理想目标—去发现岩壁,自由地攀登,爬上去,然后走人,就像是旅行。这必将成为我的攀岩方式!安全,迅捷,就像突击队员,没有腐败,没有观众,只有攀登。
从初识到积极尝试
2003年6月21日我第一次在白河Trad,爬位于Cool Day的“Andes Crack”,那一次我跟在王茁后面收塞子;找缝放塞子。7月,我在王茁的指导下Trad爬了“小儿童”,“Andes Crack”。从那开始我对机械塞、Nuts、六角的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王茁把我领进了Trad攀登的大门,他是我攀登的领路人!在我Trad的第一年里,我一直使用他的器材,获得器材的同时,也得到了最直接的指导。
之后,我又自主爬了“风之坠”和“狂想之旅”两条线,我在“狂想之旅”底下做了机械塞冲坠试验,从此对自己、对Trad保护点有了最基本的信心。后来,又尝试了Cool Day的“够酷”下半段,老岩场的“肉塞”。
宝贵经验的获得
2003年10月我去昆明攀岩,和mh爬了西山龙门的“Friendship”,爬第六段时发生的两次大的冲坠,以及后来深夜的下降都给了我难得的体验,幸运的是没有出意外。这次我从mh处学到很多,如同后来与裂缝说起的:“他就是一个知识库,同时还具备完善的应用与对话。”这次攀登意义重大,我幸运的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宝贵的经验,也让我明白攀岩是很安全的,小心谨慎更是必须的,从那以后我爬Trad就比Sport低了2个数字。
体验Trad精神
转眼到了2004年,这一年的一大发现是“沙坨子”,我最喜欢那里一条叫“Kill me”的裂缝,从涨指逐渐过渡到涨拳,15度左右的Overhang,我来回搞了好几周,都没能完攀,从这以后我喜欢上裂缝。
2004年5月我在郭亮攀岩。“Y”缝让我体会到爬好Aid的重要性,在那Y的分叉下面二十多米的线路上我“苦战”了4个多小时,把nuts-key都磨尖了;临走前一天我在一条较难的线路上,才十来米小臂就Pumping了好几次,只好Aid,最后使用石头Nuts下降(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使用)。郭亮的砂岩温而坚固,色泽红润,爬起来很享受。
北京的白河峡谷处处都能寻到漂亮裂缝的踪迹。 回到北京后,我开始四处找Trad线路,在蜜蜂峡谷我和裂缝、王大一起爬了一条;和 mh、雷媛、裂缝一起在枣桩峡谷,又爬了练习涨手和涨拳的缝——“枣桩”。后来在云蒙峡,我又发现了好多裂缝,我和KV一组选了一条简单缝起步,裂缝和老爱一组选了一条夹角缝起步,一起爬到线路上的一个平台会合。那条线的岩石很粗糙,但手感好,开始是涨手仰角缝,后面是夹角里的指缝结合手缝,有十米高……那天晚上下着小雨,我躺在床上想:爬Trad时我迟疑很久不敢出手,这和运动攀的感觉差得很远,没有绝对把握就不出手,永不冲坠是Trad的底线。2004年7月17日,我和老爱、猴子甲到Cool Day爬了“大眉毛”,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Aid。第一段:一条细细的断续的缝左斜向上延伸到一平台,18米,A1;第二段是一条夹角宽缝,向上后也向左上延伸;第三段就是横着向左的夹角宽缝。其实就是石头山上的一块大石板缺了左下角,线路就是沿着剩下的夹角爬上去。
“大眉毛”起步的缝很破碎,岩石风化十分严重,我用锤子砸出了一个坑,放了3号Camalot,爬了4米后,发现缝里嵌着一块平均十公分厚的夹石,两边的岩壁成120度,正好夹住它,夹石很好的贴在岩壁里侧有一些缝隙,但我没敢用。外侧与石壁形成小缝,破碎加上风化,使得这一段很难放置保护,我放了Offset,挂好菊绳坐了上去,没事,然后挂上绳梯,站起,噗的一声,我反应过来已经停了,好在下面两个Nuts加一个Camalot都没事,冲坠也很小。可还得上呀,我重新放了保护,又上了2米,缝还是那样令人不爽,我坐在保护点上心里七上八下地犹豫是不是还要继续,“嘭!”又拔出来了,这次冲坠稍大,最底下一个Camalot蹦出来正好砸到老爱的手,他忍住了。现在只有通过自嘲来缓解尴尬,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攀登,如何面对冲坠到地的可能,也许这就是Aid的魅力
砂岩温而坚固,色泽红润,爬起来很享受。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在四小时后放弃后面的攀登。回到德来家我发现了很多问题:猴子甲背着的Gear-sling以及安全带都湿透了;很多塞子都极难取;猴子甲起步后坐在第一个保护点上,结果塞子掉了,他直接掉在地上,好在土地软;从起步到落地,我们整整折腾了7小时;该换安全带了,我的腰上腿上可见片片紫红。
第二天,我在沙坨子选了一条20米长的仰角缝,准备Free,但在我放了三个塞子后,发现太难,于是改为Aid与Free结合。从Aid到Free会让人的恐惧加倍,但那是绝对刺激的感觉。我迎着向上吹的风清理着线路,沙土钻满了我的全身……我在线路结束的地方放了两个机械塞,并做好锚点下降。降下来后我又热又累又脏,全然不顾昏黄的河水,跳下河洗了个够。洗完澡后我再次尝试Free,还是觉得刚才我无法继续下去的那个难点比较尖锐,于是在跳过难点后,我完成了这条仰角缝。这条线路非常棒,有点老岩场“小裂缝”的感觉,但在线路形态上要更丰富一些,线路长12米,难度5.12a。
十天后我和陈晖来到沙坨子,爬一条长且难的缝,陈晖很快就完成了,他在Aid和Free之间转换自如,似乎从来不想冲坠了会怎样,他也很少冲坠。
后来我还爬了蜜蜂峡谷里的“30和60”及 Beginner峡谷里许多无名的线路。
我攀爬这两年受益于前辈的指教,他们带我迈出了最艰难的前几步,接下来要做的是:多看资料,理论指导实践;多讨论,互相取长补短。
在线路难度大时,我不得不在一小段中放置多个塞子。 突破2个难度数字
2004年8月,我和猴子甲在Cool Day爬“够酷”。时近中午,他很快、很顺利地爬完了第一段,我却在爬第二段出屋檐的难点处折腾了足足一个半小时,上上下下7、8趟,就在想放弃时,居然过去了。我经历了漫长痛苦的煎熬才通过了接下来的6米,这时,我的右手已经涨得麻木,左脚站得抽筋,左手累得抽不动绳,右脚在光光的岩壁上闲得无聊。这绝对是我的极限。
在2004年底,我完攀了难度为5.11b/c的“一点通”;2005年,尝试大眉毛的第二段,5.11b;2006年,尝试了小眉毛,5.12a。在保护很好的时候,我终于不再因为难度而不敢出手了,可以做到run out一小段。
要时刻保持警惕
2005年,鼓动美国友人Thad爬“一点通”,因为使用的绳子与保护器的组合不当,没能阻止冲坠,我和他的手由于抓绳制动而严重烧伤,最后他停在了我的头顶。这件事就像悬在我头顶的利剑,让我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被虚荣和满足占领大脑,危险就会回来。以后每当遇到选择的时候,我会选择保守,也不因惧怕那些琐碎的细节而偷懒享受驾驭传统攀登的感觉。
2005年和2006年,我基本没有爬过运动攀线路,只在白河、郭亮爬了20多条难度各异Trad线路。与在昆明西山那年比,这时的我多了判断和思考,并在岩壁上能够根据各种环境因素做出相应判断。
看到终极目标的影子
2006年8月我和裂缝同学一起来到河南新乡南坪,这一次我们爬了一条120米的线路,Aid与Trad并用,在我看来原是遥不可及的线路最后竟然拿下了,这重新燃起我对终极目标的期望,更期待着下一次攀登旅行的开始。
编者:以本文为引,我们慢慢拉开了2007年山野教室的连载序幕,无论是去年关于Sport的“7C不是梦”还是今年关于Trad的“传统攀登从现在开始”,意都在于能让大家对攀岩这项运动从了解到认识,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在山岩之间中找寻自己的乐趣,做一个快乐的攀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