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14
- 金钱
- 1107
- 贡献
- 13
- 最后登录
- 2012-11-30
- 注册时间
- 2008-6-26
- 精华
- 0
- 积分
- 1418
- 帖子
- 566
- 威望
- 14
- 金钱
- 1107
- 贡献
- 13
- 最后登录
- 2012-11-30
- 注册时间
- 2008-6-26
- 精华
- 0
- 积分
- 1418
- 帖子
- 566
|
第一章 入 门
1.认识抱石
对抱石的误解
误解一:抱石,乍一听,会让人以为是“爆石”,难道是用炸药雷管爆破石头?亦或是用拳头“爆破”石头,那可实在是一项危险和不可思议的运动,还是离得远一点为好!
误解二:抱石,就是比赛抱石头,是看谁力气大,抱得重?还是看谁抱得久,比耐力?那或许应该是一项适合大力士的运动吧?!
误解三:抱石,就是抱着大块石头转圈?看谁转得久?抑或“抱着石头过河”?这个么,说不清……
误解四:抱石,就是“爆食”,爆饮爆食!比谁吃得多,比谁吃得快!
哈哈哈!笑死我啦!
何为抱石?
Bouldering(抱石)
Bouldering:Climbing unroped on boulders or at the foot of climbs to a height where it is still safe to jump off. Typically used for practicing traverses, weight transfers, and foot and hand placements. Can be done on boulders or at the base of a rock face.
抱石:是抱石者不用绳子确保,从底部爬到仍然能安全跳下高度(UIAA和世界杯抱石赛规定攀爬高度不得高于6米,身体最低点离抱石垫的高度不得高于3米)的攀爬。特别用于练习横移、重心转移和手脚的运用。抱石可以在大石头或者岩石(壁)的底部进行。
抱石的起源与发展
抱石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五十到七十年代的美国抱石之王JOHN GILL(约翰·吉尔) 将镁粉和动态蹿跳引入到了抱石中,从而开创了抱石运动,可以说抱石是一种最原始的攀登形式。抱石包含一连串的小路线,是非常短的攀爬运动,它从攀爬大石头发展而来,是一项与攀岩密切相关并从中独立出来的运动。每一条抱石路线只有几个动作(Move),UIAA抱石赛中规定每条线路的支点数不超过12个,在一场比赛中平均的手点应在4到8个之间。由于抱石动作只有几步,所以不能称为"路线"而称之为“问题”(problems),抱石者需要做的就是一步步地解决这些问题。
抱石的渊源,与攀岩并无二致,严格来说早期的抱石运动就是攀岩者的基本练习项目。依国际惯例,规模较大的攀岩比赛必定会分为速度赛、难度赛和抱石赛三部分,三种比赛均以克服地球引力征服高度为判别标准,如果单从攀爬过程上看,抱石和攀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真正的区别在于,攀岩的高度一般在15米以上,而抱石却限制在6米以内,或者说重技巧而轻高度便是抱石区别于攀岩的自立资本。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抱石是一项赤裸裸的原始运动,不需要安全带和绳子等专用设备,没有任何的器械束缚,仅靠四肢和智能便能完成特定的路线,特别是能够享受野外徒手攀岩的乐趣,没有束缚一身轻,动态飞跃的畅快感受与攀岩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汤姆·克鲁斯在《职业特工队Ⅱ》开场一幕中徒手凌空沐浴阳光的姿态正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至高境界。从实际攀爬的角度来看,攀岩必须具有专业的赛道,而抱石场地则只需要几块大石头,非常的简单。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Hueco Tanks岩场(美国著名的抱石岩场)发展了一套确定抱石难度的V级数系统。由于抱石路线通常偏重于次平衡下的技巧性和爆发力,所以其难度并不适合用来与偏重于耐力的长路线Y.D.S.系统(Y.D.S.系统取路线中最难的一段来作为整条路线的难度)相比较。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对应关系来大致换算它们之间的难度等级(法国的难度系统自成体系,也一并列出供参考):
V系统 Y.D.S.系统(美国) 法国难度系统
---------------------------------------------------------------------------------------
V0 5.10c/d 6b
V1 5.11a 6b+
V2 5.11b-d 6c-7a
---------------------------------------------------------------------------------------
V3 5.12a 7a +
V4 5.12b 7b
V5 5.12c 7b+
V6 5.12d 7c
---------------------------------------------------------------------------------------
V7 5.13a 7c+
V8 5.13b 8a
V9 5.13c 8a+
V10 5.13d 8b
---------------------------------------------------------------------------------------
V11 5.14a 8b+
V12 5.14b 8c
V13 5.14c 8c+
V14 5.14d 9a
---------------------------------------------------------------------------------------
V15 5.15a 9a+
目前,世界上最牛的抱石强人Chris sharma已经完成了V15的抱石线路。
抱石的魅力
抱石由于其攀登形式直接,动作舒展、夸张、漂亮,有些甚至于令人不可思议,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向着难度挑战,不断刺激人体的攀爬潜能。由于难度大,攀爬时总是让人发力、吼叫,常见的Dyno(动态飞跃)、身体摇摆动作极具动感张力;而静态的锁定(Lock off,即手臂抓住支点弯曲,固定,保持不伸直状态)、拉起等使手臂和背部肌肉构成极度夸张的力度美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抱石运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之后,慢慢地受到追求时尚的青年人青睐﹔进入本世纪,这项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这项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之中。而目前则不仅限于年轻人,不少十余岁的少年儿童和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也加入到了这项运动行列,从而使抱石运动愈来愈成为主流的攀登运动。在国外,许多职业攀岩选手甚至通过抱石来训练攀岩技巧;另外,攀岩和抱石亦有分家的趋势,不少职业选手开始专攻抱石。而对于一般的攀爬爱好者,则抱石和攀岩基本上是不分开的,既玩攀岩又玩抱石,从这两种形式中体验不同的攀登乐趣。
抱石是一项简单的运动,由于攀爬高度低,必须的装备很少,一般有一双攀岩鞋、一个镁粉袋、一块抱石垫外加一副好心情就可以了。它不需要传统攀登的主绳、安全带、主锁、下降器、快挂等等,所以花费的银子较少,是攀登贵族化运动中的一个平民分支,成为口袋中银子不多攀爬者心目中的至爱,有了越来越广泛的攀爬群体。同时,由于拍摄抱石动作时摄影师没有任何技术操作上的不便,可以拍出许多特别吸引观众眼球的素材,这些素材也为普及抱石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抱石由于线路短,从参与性的角度来说,抱石运动的气氛比起任何的体力项目更加浓烈,狭小的运动表演空间的几个动作(move)只需一两分钟便能够一目了然。攀爬时交流异常方便,攀爬爱好者们可以不断地轮流“竟争上岗”尝试线路,大家一起分享心得,探讨动作的合理性,非常容易开发思维,激发想象力,共同进步提高;在碰到难点的时候可以反复挑战,完不成下来后马上可以重来,极为简单,有利于突破难点(在攀岩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难点无法突破时,可以先从抱石入手,这是一个突破瓶颈的好方法:找一个类似的攀爬动作反复练习,过一段时间再攀,会发现那个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过了)。同时,由于互相保护,互相信任,每个人都受到关注,每一份帮助都发自内心,这,正是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个人觉得,抱石的最大魅力在于:快乐的攀爬,气氛热烈的交流;高难度漂亮潇洒的Dyno(动态飞跃);大幅度转移身体重心的优雅动作;在极难抓的点上导致身体极度变形而显现出非常夸张的健美肌肉;在一些高难度点上获得特殊的灵感,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技术动作,挑战自我的生命极限和像街舞一样的观赏性与大众参与性(抱石者与观众几乎是零距离的,鼓励和掌声都会即刻给抱石者很强的精神动力)。鄙人自接触这项运动以来,可以说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抱石攀岩中,以至于我的BBS签名档已经准备改成:每一根神经都拴在石头上,每一刻思绪都挂在岩壁上(以上签名版权所有,鄙视盗版!)。
抱石(以下两张图片来自互联网,原作者和出处不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攀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