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左左 于 2011-4-2 16:15 编辑
末端病损伤
肌腱、韧带在骨附着部位的结构比较特殊,镜下可分为连续的五个区域:波浪状的腱纤维、纤维软骨层(腱纤维呈交叉走行将软骨细胞包裹在其中)、潮线、钙化软骨、骨。止点部位波浪状的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在肌腱受牵拉时被拉直如弹簧一样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在止点的纤维软骨带,其细胞的包囊在受牵拉时由圆形变成梭形,也可能起到缓冲牵拉的作用;纤维软骨带的基质含有一定量的胺基葡萄糖,是一种胶性物质,类似电话接线头处的橡胶管,也有缓冲牵拉的作用;腱纤维穿过钙化层进入骨组织,其纤维不是垂直的,而是向周围均匀斜插入骨中,类似树根的冠状结构,从力学原理来看,大大缓解了拉伤的应力;舌状软骨垫可进一步减少折屈应力。
根据腱止点及附属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结构:滑车型;牵拉屈曲型;牵拉型。
总之,肌腱和韧带的末端的解剖特点有明显的力学缓冲作用,其弹性特点可以增加力矩,在跟腱和肩袖部可以通过跟骨和肱骨头起到滑车的作用。 谁能说出图中这叫什么手法
从攀岩运动的点状着力点来分析,腱、韧带的止点的过度牵拉和折屈应力,可因超越极限负荷的受力造成止点的损伤,在止点的不同部位结构可以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在腱及腱围组织可见组织变黄、失泽,并伴有血管侵入,镜下可见正常的波浪状纤维排列消失,重者可见玻璃样变、纤维变及截样变,血管及脂肪组织侵入腱内还有的出现软骨岛或骨岛,在腱围组织中有怒张的毛细血管及硬化,腱围有水肿与腱紧密粘在一起;在纤维软骨带可见血管侵入,软骨团透明软骨样变;在钙化软骨层中可以见到潮线增厚不规则,有时可见镜下撕脱骨折;在骨组织中可表现为髓腔纤维变,有时髓腔开放,开口进入钙化软骨层。 攀岩运动常见的末端病有: 手指的屈肌群在指节的末端损伤; 肱骨内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 肩袖止点的损伤(肱骨大、小结节); 膑腱末端; 跟腱末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