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陕攀登

标题: 冰面上的保护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5 00:10
标题: 冰面上的保护点
本帖最后由 梦岩 于 2012-2-5 00:12 编辑

冰面上的保护点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攀冰,也有人心存疑虑,冰结实吗?冰锥结实吗?保护站结实吗?让我们揭开这些秘密吧

一、 概述
    提到攀冰中的保护点,大家脑子里会闪出很多中器械,的确,随着技术与装备的不断更新,冰上的保护器械也可谓走过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并且还将继续成长。
    三、四十年前,我们的前辈们使用的冰锥还是实心的打入式冰锥,这样的冰锥入冰困难,费时费力,而且对冰面的破坏极大。随着发展,我们伟大的人类研制出了旋入式实心冰锥,大大地节省了入冰时间,但对冰的破坏导致强度仍然很低。为了解决结实的这个问题,空心的打入式冰锥诞生了!这可以说是冰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革新器材曾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直至我们对挑战攀冰难度的欲望的极具提升,打入式冰锥开始退居二线。


    如何解决打入快、强度高、取出快呢?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当属旋入式空心冰锥。时至今日,冰锥的螺纹设计、锥尖角度、锥头形状、摇把设计……无不蕴含着科技的力量。
    当然,冰上的保护点绝不局限于冰锥,还有冰钩、冰洞、冰镐等等,这里重点围绕最常用的冰锥展开介绍。

二、 冰锥的打法
    打冰锥时,一定要对冰况有个判断。尽量避免打在凸起的冰块上(如下图)

和破碎的冰面上(如下图)如果打冰锥的地方上面有浮冰或者浮雪,一定要清理干净后在拧入冰锥,这一点在登山中要格外注意。

    选好冰面后,就要开始拧入了,入冰的角度最好是垂直,当然如果冰况很好,既完整又牢固,角度垂直靠下15-20º强度最大。最初,要用掌心按压锥体使冰锥头先入冰后再旋入,尤其在先锋攀登时,由于是单手操作,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确保冰锥不要丢失,要知道当戴着厚厚的手套、面临着力竭、寒冷的环境下丢一个冰锥简直就是太轻松的事情了!完全拧入之后,锥头紧紧地贴和于冰面,算作最牢靠。如果此时有浮雪或者浮冰,最好用冰镐的铲头刨下盖在冰锥头上,避免太阳照射时间久后自然脱落(如下图)。

    但冰况是复杂的,人工浇筑的冰壁还算中规中矩,自然形成的冰瀑就不好说了,遇到冰面与冰锥的情况就太多了,这时,如果冰锥无法完全旋入,一定要用扁带打个活结套在离冰面最近的地方再行连接(如下图)。


三、 保护点的设立
    冰锥打好后就可以算作有确保点了,但一个冰锥形成的确保点仅用于行进中的攀登,一旦要停下来保护同伴或者进行长时间的固定保护(例如顶绳攀登),就至少加至2到3个保护点再行合理连接后形成万无一失的保护站(保护系统)。
    提到保护站,我们首先要明确保护站的设置原则。无论攀冰、攀岩等,所有的保护站一定遵循三大原则,即独立、均衡、备份。
    两点的保护站设置非常简单,通常使用一根长扁带就解决问题了,先打入两个位置适宜(两冰锥之间不得小于20CM)的冰锥,长扁带连入每个冰锥后中间打一个魔术扣,再将两把锁门相对的主锁扣入即可(如下图)


    这样,一个独立、均衡的保护站就做好了。两点的保护站做起来非常快捷,但一旦有一个点脱落,受力点的坠落距离就很大,通常要在受力点处再打上个单结确保。
    无论如何,两点的保护站仅用来临时保护,如果要进行顶绳攀登,就一定再加一个点使得保护系统由备份确保点。这样,三点的保护站就出现了,也是我们攀冰中最常用的保护系统设立方法。
    三点保护站的做法非常多,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
    首先是用多根扁带做的,强度非常大、其他方面也不错,就是费时,需要不断调整扁带长度以达到受力均衡。

    后来就出现了特长扁带(如下图)
   
    和专门用来设置保护站的器械(如下图)

    来提高操作效率。而这种器械随操作简便,独立、均衡,但冰面上的保护点出现意外的情况非常多,如果任意一个点松脱,大的冲坠距离都足以把另两个点毁掉。考虑到这个因素,加之攀冰的路线相对攀岩要规矩的多,不常出现横切、大跨度、大角度等问题,所以我们在设立保护站时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强度。这样就出现了用绳子(直径不得小于8毫米)来替代这些器材设置保护站的方法(如下图)。


四、 冰洞
    出去以上介绍的各种方法和器械,在最终完成一条路线的攀登后准备撤绳时,为了安全同时避免丢弃大量的装备在路线顶部,就出现了做冰洞来辅以这些操作(如下图)。

    冰洞的做法的确简单,但要确保“打洞”的成功率就需要多多练习。
    首先,拿一直长冰锥(做冰洞的冰锥不得小于19CM),在一侧以45º角度入冰(如下图)

旋出后留在洞口,再拿另一支对比着角度旋入(如下图),

两只冰锥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CM,打通后随即吹干净里面的碎冰,取出辅绳(直经不得小于7MM),在后打入的冰洞中穿入(如下图),

取出钩子将其从另一洞钩出(如下图)。

绳头打一双渔人结连接后一个完整的冰洞就做好了(如下图)


冰洞间的距离与拉力的关系
距离 10CM 15CM 20CM
拉力(约KG) 600-700 1000-1100 1100-1200
冰洞当然不局限于下降中使用,如操作时间充裕,在保护站中可加入冰洞,或者直接使用冰洞来做保护站。那强度自然是无敌的!


五、 建议
   综上所述,保护点的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安全!只要是安全、合理的,就是没问题的。且不可一知半解,盲目地架设保护站用以攀登,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以下是关于保护点方面的综合建议,与大家共享。
 设置冰面保护点最重要的是具备对冰况的判断能力以及选择好的位置来放置冰锥。
 一个好的冰锥永远都是打在结实的兰、绿、黄冰面的平处或凹部。
 如果冰非常结实,冰锥的入冰角度在低于水平15-20º处最牢靠。
 打完冰锥后如果条件允许都要用力拉拽测试一下。
 在拧冰锥的过程中,要时刻体会拧入的感觉,如果突然非常好拧,一定下面是空的,如果突然不好拧,也许是拧到石头上了。
 冰柱看起来很有趣,但并不是打冰锥的好地方。
 如果冰锥打的位置你自己觉得都不理想,一定拔出来重新打入。
 在打入冰锥前,一定仔细全面清理表面的浮冰。
 打完冰锥后,记得清理冰锥头下面的冰,以免妨碍挂锁。
 如果有条件,直接用扁带和主锁连接,强度比冰锥大的多。
 中、长冰锥的强度永远大于短的,尤其在冰况不好的地方或者太阳直射的地方以及水冰上面。
 在开始保护时,或是先锋攀登中打的第一个冰锥,通常选用长的冰锥以防冲坠。
 如果你已经在一颗冰锥上冲坠了,永远不要相信它能承担你的第二次冲坠,一定换一处重新打。
 经受过大系数冲坠的冰锥和铁锁一定要报废。
 拧冰锥时一定让螺纹与冰贴和。
 永远不要去碰空心冰,无论打冰锥、挥冰镐还是踢冰爪。
 用冰钩做的保护点只是黔驴技穷时采用的。
 直径小、延展性高的绳子很适合攀冰,可以很好地保护攀登者。
 体重大的攀登者更要格外小心,减小对保护点的任何冲击,包括下降的速度和中途休息等。
 在保护系统的设立上永远别图省事。
 冰镐在攀冰中可以用作辅助保护,但决不可独立地使用冰镐在保护点。
 先锋攀登时,每一步都要确保无误,就当自己是在SOLO,不要心存侥幸,尤其避免冲坠。
 对保护点好坏的判断完全取决于你的经验,如果你知道大的不是很好,但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和地方,那么就沉着冷静、坚定信心。

六、 附录:词汇对照
 攀冰:Ice climbing
 保护点:Anchor
 保护站:Belay station
 冰锥:Ice screw
 冰钩:Ice hook
 冰洞:Abalakov / V-thread
 用作保护站的绳子:Cordelette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5 00:13
沙发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5 00:13
板凳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5 00:14
肉团团,肉圆圆
作者: 紫格.xixi    时间: 2012-2-5 14:45
可怜的梦岩,自己沙发
西西给你顶个
很有用的帖子,学习了
今年没学习,光是看着前辈们就这样赤裸裸的先锋了,现在刚好补一课
作者: home_zhen    时间: 2012-2-6 10:31
本帖最后由 home_zhen 于 2012-2-9 16:48 编辑

认真学习!能不能在讲一下冰磨菇是怎么抱怎么用的?
作者: 雪地狂奔    时间: 2012-2-6 16:22
最后一张图算是保护站吗?
作者: 撒手    时间: 2012-2-6 19:31
本帖最后由 撒手 于 2012-2-6 19:32 编辑
无论如何,两点的保护站仅用来临时保护,如果要进行顶绳攀登,就一定再加一个点使得保护系统由备份确保点。这样,三点的保护站就出现了,也是我们攀冰中最常用的保护系统设立方法。


有时候做保护站,是两支冰锥加一把快挂,按这种说法来说就不是最可靠的,因为快挂都是最后一把快挂,离保护站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冲坠起不到备份保护的作用


大伙来讨论下这个话题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6 19:34
这个应该是分情况的,再你没有多余的冰锥的时候,就只能打2个,等人下来后下个上去的人再加个备份就可以了,当然还要取决于当时的冰况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6 19:39
不过我到觉得用长副绳一根直接把3个顶连在一起还是蛮实用的,至少不用像扁带那样去量3个锥的距离
作者: 墨笛MM    时间: 2012-2-7 08:00
咦?不是听前辈说两个冰锥的保护点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要上下交错么?请高人解释一下。
作者: 雪岩    时间: 2012-2-7 08:35
学习了。。顶死你。。
作者: 大元    时间: 2012-2-7 11:21
学习 让我琢磨琢磨
作者: 古袅袅    时间: 2012-2-7 12:19
好贴 不错  加精!学习!!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7 18:13
咦?不是听前辈说两个冰锥的保护点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要上下交错么?请高人解释一下。
墨笛MM 发表于 2012-2-7 08:00



    实际上应该是一样的,不管你怎么打3个冰锥,他都是个三角形,区别就是你的副保护点是在上面还是同一水平,结果应该都差不多把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7 18:13
应该叫逛老师来给你解释下
作者: 逛山    时间: 2012-2-9 10:01
梦岩说的没错!三角形本身就不再一条平行线上了。
不过最近看严冬冬翻译的极限登山上说
对于3个保护点构成的保护站而言,使用2点均衡最为主保护,第三点作为副保护,会比三点均衡更容易操作。
而且2点均衡的夹角必须小于25度才能实现分力效果。
这样一来冰锥当然是一上一下的好,(就算不考虑冰断裂时是平行断裂也应该上下打锥)。如果平行打锥而又要夹角在25度以内,要么2个冰锥距离太近,要么需要用很长的扁带延长来保证平行冰锥的间距。这样使得操作复杂,携带装备数量多,并不可取。

基于以上原理!我们今年冬天改成了一上一下打锥,另外再用一个快挂作为副保护的操作方式。当对于以前的3个冰锥三角形的保护站方式!新方法明显提高了效率,而安全性由于夹角的变小受力甚至比以前的保护站大。同时备份点还是3个,也就是说3点同时失效才可能出现事故。所以由于改变了受力角度我们现在用的新结构的安全性比以前的更高。
个人见解欢迎大家讨论。
作者: 逛山    时间: 2012-2-9 10:03
还有资料上说通过进几年的实验证明。冰锥垂直打入受力最好。而不是以前说的偏上偏下的。
好的冰况正确的打锥方式可以获得12kn的拉力。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9 10:18
我今年打保护站时看见2次平行断裂了,所以觉得平行打2个锥确实心理上过不去

同时又再次证明了这个真理:没文化真可怕,不看书就是不行
作者: guobin2590    时间: 2012-2-10 22:27
关于攀冰保护站。个人认为:
如果用120扁带操作两个冰锥上下、平行都可实现。
                    用2根60扁带两个冰锥只有平行操作。
保护站不管3个点还是2个点。都应在左、右相隔1米略下方打锥引开制动端,方便顶绳子攀爬。也是备份保护。
当然攀爬过程随时检查冰锥附近冰况。。
作者: 梦岩    时间: 2012-2-13 09:39
保护站不管3个点还是2个点。都应在左、右相隔1米略下方打锥引开制动端,方便顶绳子攀爬。

这个还真需要研究下,绳子在下面和上面的保护站不在一条线上,抽绳子时不是很累啊?




欢迎光临 老陕攀登 (http://www.lspande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