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本原则
当发生以下三种情况时,便须主动就医。
1.患部感到疼痛﹔
2.因疼痛而无法移动身体部位﹔
3.疼痛持续,两周内情况皆未好转。总之,愈早发现、愈早就诊,方能尽速康复。
以下则为运动伤害处置的基本阶段及步骤。
1.第一阶段─休息、冰敷、压迫、抬高(RICE)﹕RICE可说是所有运动伤害急救的通则。
(1)休息﹕于受伤时即刻停止患部动作﹔
(2)冰敷﹕接着,藉由冰敷促使局部血管收缩,以抑制皮下出血和减少发炎肿胀﹔
(3)压迫﹕以弹性绷带包扎患部亦有消肿之功效,但切记勿捆绑过紧,以免阻绝血液循环﹔
(4)抬高﹕将患部抬高则可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防止充血及消肿2.第二阶段─有限的活动﹕在完成急救和消肿手续后,接下来便须将焦点转向患部的治愈上。首先,必须了解血液于患部复原中所扮演之角色。血液中的白血球具有防御病菌、清除坏死组织、和增进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因此患部复原的时间遂与血液之供给量成正比。
举例而言,皮肤与肌肉具有绵密的微血管组织,故复原期较短﹔但韧带与肌腱的微血管分布稀疏,因而至少须费时六周方能痊愈﹔至于保护关节的软骨,由于其全然无血液供给,故唯有动手术方能治愈。
此外,除血管分布的疏密,运动量之多寡亦会影响血液循环的程度。复原初期,患部尚无法承受剧烈运动,故宜采热敷或按摩之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但当受创组织较健全、且使用患部不再感到刺痛时,便可进入第二阶段,即藉由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所谓适度,是指在患部自主(不施压)与正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且不致感到不适。
3.第三阶段─渐进式施压﹕当患部于自主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不致感到疼痛时,便可对受创组织施压,使其强化。但施压之强度须适中,一旦感到疼痛便须停止,否则将引起二度伤害。其次,应注意在对患部施以抗压训练时,须避免于训练后12小时内采热敷。此外,此阶段亦可借机纠正肌群的不平衡发展,藉施压之方式强化原本较弱的部位。
4.第四阶段─患部之愈合﹕随着第三阶段的完成,患部将回复其原有肌力的2/3,此时可转以实际攀登之方式帮助愈合。由于患部已久未使用,故须经过一段重新适应期,方能与其余肌群协调运作。起初可进行一些难度易、强度低的攀登训练,使患部适应各种不同的姿势与动作,再将强度逐步提升。相对于第三阶段,此阶段可帮助选手审视自身的攀登技巧。倘若平日倾向于以固定动作攀登或攀爬特定地形,此阶段多元化的攀登训练将可降低同类型伤害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 肌肉受伤 | 关节组织受伤(肌腱、韧带) |
第一阶段 | 1-3天 | 3天-2周 |
第二阶段 | 1-3天 | 3天-6周 |
第三阶段 | 1-3天 | 1-6周 |
第四阶段 | 1-2周 | 1-6周 |
治疗方式
运动伤害之治疗与复健一般可分为:物理治疗、化学治疗及外科手术三类,无论采何种疗法,患者皆须先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师决定。现仅将各类疗法之功效及优缺概述如下:
1.物理治疗:
(1)护具:以支持带或保护带缠裹患部,可防止重复受伤及避免肌腱、韧带之松弛。
(2)按摩:有促进血液循环及消肿之功效,原理与热敷相似。
(3)冰敷:运动后,使用冰块可以消肿、止痛。但不适合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因低温将使血管收缩,可能造成更严重之问题。
(4)热敷:旨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肌肉紧绷度、防止关节沾黏、减轻疼痛、加速组织愈合。肌腱炎患者可辅以弹性绷带将患部固定,热敷2-6小时,倘若使患部高过心脏效果更佳。
(5)蜡疗:适于手腕部之伤害,对于肌腱炎、血液循环不良等皆有帮助。
(6)红外线:藉由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加速组织愈合。
(7)超音波:可减少关节挛缩、降低疼痛、消炎、加速伤口愈合,适于肌腱炎之治疗。
2.化学治疗:
(1)类固醇消炎剂(NSAIDs):具有消炎、止痛效果,但亦可能会引起胃、肾或肝的并发症。(2)类固醇注射:具有消炎、止痛效果,但反复注射类固醇可能导致肌腱断裂,注射本身亦可能会伤及手指感觉神经或引起细菌感染,因此仅可注射1-2次。
3.手术:倘若物理及化学治疗皆无法改善病情,则应评估动手术的可行性。
欢迎光临 老陕攀登 (http://www.lspandeng.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