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陕攀登
标题:
去了次奥莱感触太深了,写给愿意把攀岩当个事儿的人看。
[打印本页]
作者:
逛山
时间:
2011-2-27 21:34
标题:
去了次奥莱感触太深了,写给愿意把攀岩当个事儿的人看。
本帖最后由 逛山 于 2011-2-27 21:46 编辑
事情是这样的!第一次去奥莱,就遇见他们的甲B组比赛。结果毫无疑问的是最后一名,但是收获很大。回来总结一下跟大家分享。北京的氛围确实不错,关于比赛的事情我们回头再说。先说攀岩感受。
见闻:
1、水平高的人很多:5.11-5.13以下级别的岩友很多。而且各个年龄段都有。国家队的攀岩攀冰教练、还有几届全国比赛的冠军都在奥莱出没。
2、新人进步快:一般人在1年之内可以到5.11。2年快的5.13,慢的5.12。显然我们这边新人虽然也刻苦,也用功,但是进步就太慢了。进步快原因有几方面的:1、有高手交流。2、场馆条件好。3、氛围好。
3、一部分人不需要专门训练只是爬就可以到5.13的水平。
4、爬了奥莱的板子后虽然都是大点但是都是大仰角,手指和小臂非常有感觉。
5、抱石馆没有必要用屋檐,而屋檐技术也对野外攀岩没有太大帮助。大部分线路还是仰角线路。
6、抱石馆应该有30度-40度的斜板,这个角度对法力和脚法的练习很有帮助。对提高攀爬水平,练习技术动作,练习耐力爆发力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应该是抱石馆必备。
7、攀岩爬5.13的一个哥们,人生第三次攀冰就拿了北京攀冰比赛难度塞的冠军(北京比赛基本也就是全国水平)
再说自己
爬了王清华定的几条线,证实自己的水平是5.11a没问题!5.11b还得冲冲。高手指点,弱点仍然在于耐力不足、和大角度斜面的不适应,斜面肌肉群不发达,动作不会做。挂脚技术不过关、大仰角并且向上的发力无法完成。
同时也证实了自己一年半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确实没有进步。经过又高手们的交流也找到了一些原因。
估计我不进步的原因也是大家进步缓慢的原因,看着北京的岩友1年就能体会到11的乐趣而我们却需要2年或者更长时间实在是痛心疾首,寝食难安。
进步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2点
1没有高手交流和指点,无法进步:线路、技术、动作、训练、氛围。这些都是没有高手所带来的麻烦。(大家以后还是应该多去外地爬爬其他地方的场地)
2室内抱石场馆所限(这个是硬伤):线路单一(岩馆的点很多年都没人换过,其实大家每个可以自己换点的不要等着别人换),岩点单一(岩管很久都没有补充新点了!来了会会就是那么几个点),角度单一(岩管没有可以活动的岩壁调节角度的)。
归根结底很简单,你无法再5.11的线路上练出5.12的攀岩能力。而且,大仰角所训练的能力是一般小仰角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也就是说如果用大仰角训练1年可以到5.11的水平那么如果没有大仰角就会需要2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
换句话说现在西安的抱石设施就是再过5年也不会出一个5.13的。
时间一年一年的在流逝,青春也随之消失,而体力和进步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看来我们除了等待老去以外确实也应该尽快想想办法了。一年一年这样过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作者:
瑶族丫头
时间:
2011-2-27 22:38
集资开新岩馆吧!
作者:
KID_P
时间:
2011-2-28 00:09
那我也说说我我来上海两年的感受吧。
1.也许应该这样做:
1.1 至少要在角度为20°-30°的岩板上做20-30个上上下下的移动,而不是横移;
1.2 能够掌握同侧和异侧平和,简单说就是可以做两点休息,包括左手左脚,左手右脚,右手右脚,右手左脚;
1.3 在自己熟悉的岩馆,同时观察自己熟悉的点,能够判断由这些点组成的路线自己应该做什么动作,特别是做完一个动作后脚应该放在哪里,而不是手放在哪里;
1.4 多踩点发力,少挂角发力,野外没那么多点能让你挂,定线时也应该考虑这点因素;
1.5 等水平提高后,尝试多做让肩膀旋转和脚尖发力的动作,特别是要体会自己的脚确实蹬到了那个点,并且让自己上升,差一点跳起。
1.6 尝试做单臂引体,当然要量力而行,如果自己做不了,做单臂引体时尝试让岩友扶住你的腰,将你慢慢托起,并慢慢放下,这对自己提高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有好处;
2. 也许不应该这样做:
2.1 过度疲劳,当自己确实觉得“今天攀岩么球劲”的时候,那就休息,好好看别人爬,帮助别人定线,自己心里想想动作;
2.2 狂练指力,当你能在20°-30°的岩板上连续做50个移动的时候,你的指力已经很强了,比做枯燥的指力板练习有效的多;
2.3 忽视安全,安全并不是单单只自己,而是关心你周围的人,特别要关心那些初学者,因为你也许某一天也会得到他们的帮助;
2.4 忘记拉伸和放松,如果想让自己提高和疲劳恢复稍微快一点,并且肌肉的弹性好一点,拉伸和放松是必不可少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然也有风险,适时尝试野外攀登,好好享受攀岩的乐趣吧。
作者:
雪地狂奔
时间:
2011-2-28 09:20
过年混了两天富民也是挺有感受:
昆明岩友的整体水平高于西安,大家在岩场基本都是磕一些11、12级别的线路(当然这跟野外资源有关),岩场分布集中包括老红岩、彩虹墙、儿童墙、哭墙、眼睛洞、菜地都是在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岩质和西安有很大不同,据人说接近于阳朔;线路乐趣非常高,能让人充分投入其中。
小团队活动,绳子快挂几乎是一对搭档就有一套;岩友大家虽然都认识但也没有一出野外就窝在一起。这样很浪费资源且攀爬效率不高。
最后就是一旦有机会去外地,带上你的鞋多去和其他人交流吧。你会获益匪浅的。
作者:
撒手
时间:
2011-2-28 10:27
咋说呢,我不说了
作者:
左左
时间:
2011-2-28 10:40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有人脉的出人
作者:
何鹏
时间:
2011-2-28 11:19
感触很深刻,现实很无奈!谈谈我个人的体会和想法,有相似经历的岩友请指正,初学的朋友参考一下,引以为戒吧,每个阶段的都有,基本都是反面教材,看看少走弯路,我也不嫌丢人都说了,实事求是的,有啥说啥。后面提了个方案,大家也都看看提提意见。
对我来说,关于攀岩的初体验是在钟楼的五环店里的那块岩壁。
第一阶段,打基础期。西工大在03年初建了岩壁以后就开始了系统的训练,西工大的岩壁8米高,最右边上方有一个一块半板的小屋檐,最初的训练就是在下面两块板横移,在那里打的基础,移重心、踩点、耐力、指力和柔韧等等。很快发展就遇到了瓶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岩点类型单一,要大点没大点,要小点没小点,都是那中号左右的点,很多抓点的技术无法实践;
2、受制于岩壁造型,设置出可供训练的线路类型很有限,尤其缺乏大仰角的线路,该方面技术匮乏;
3、缺乏先进的训练方法,采用往复式的上下攀爬与实际的长线路攀爬感受明显不一致。
以上问题导致训练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无进步,以当时的身体状态,训练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因为对那块岩壁实在是太熟悉了。
第二阶段,快速增长期。04年初,长大抱石馆建成,两校攀岩队当时交流密切。在长大抱石馆找到了非常新颖的攀爬感受,同时明显能够感觉到攀爬水平突飞猛进,可惜好景不长,在将岩馆线路的大体格局爬熟了以后就出现逛山在上面说的没人改线,没高手指点陷入发展低潮期的境况。凭自己的感觉和当时有限的影像资料(影响力最大的还是YUJI)改进训练,收效并不明显,只能起到完善基本技术和改善细节的作用,对于整体攀爬水平没有显著提高。总而言之,以自己当时的理解水平,把新的岩馆爬熟悉了以后,进入一个新的瓶颈期。可是去参加全国比赛时暴露出来自己的攀爬还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在一条事后很轻松就能完成的线路上,劲还没使出来就脱落了。
第三阶段,完善技术,龟速提高期。不过每回去参加全国比赛都感觉收益匪浅,高手面对线路上的难点总有自己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在和他们的交流和请教中总能解决困扰自己数月的难题。05年开始利用一些不多的机会出外攀爬,期间通过不断交流学习,感觉自己的水平略有提升,可最终大概的水平也止于5.11a/b附近。水平是根据06年造访武汉的中国地大时试攀曹荣武定的几条线得出的基本印证。看见逛山说他爬11a,想到当时一起训练的很有天赋也很努力的薛元、徐严谨和大力等岩友,最终大家的水平大概齐,并没有出现一个高出大家一大块的高手。感觉在现有西安攀岩的人工岩壁资源和大的软环境不改善的前提下,出来的攀爬者水平不会太高。
因此我严重同意逛山关于五年内西安不会出现一个13级别的高手的观点,同时也非常认同他总结的阻碍进步的原因。
第四阶段,徘徊后的退步期。还是说说我自己的07年以后的攀爬感受,08年和09年我代表长大又参加了两次全国大攀赛,在这个时期因为自身学业的变迁等客观原因疏于训练,比赛时倒是可以非常全面的解读线路并可以在线路上爬到力竭了,可是这时我已经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
快男
”,上板2分钟内肯定力竭,虽然技术可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可是以当时可怜的体力和已经开始发福的身体让自己的比赛止步于复赛。很多来自高水平攀岩地区的年轻小孩,天赋好点的就像逛山说的一样,练几个月,进决赛,名次很好,下来一沟通发现对于攀岩他们其实理解很粗浅,但是人家环境好,设施好,人家就是进步快,没有办法的事情。参加过很多次比赛了,很多学校的教练老师都认识了,我比下来以后他们见到我以后基本都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技术感觉还可以,怎么体力这么差?看着感觉要上去了忽然没征兆就掉了。武汉地大的教练黄敬在和师老师聊过以后说:你们那爬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在爬那几块板?可惜了...
水平停滞不前是一件不那么愉快的事情,如果水平还大退步的话更加不好受,时间稍长人就会开始焦虑,长了以后焦虑就会变成失望,以至于对这项运动失去兴趣。以前一起爬的岩友,徐严谨和大力离开了西安,薛元就不用说了,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头
猪
...还能一起活动的只剩下马大夫了,刚回西安的时候见到他心里感觉特别亲切
,现在都爬得那么烂还能坚持下来真是不容易啊。
第五阶段,痛苦挣扎的恢复期。回西安以后来到了远离市区的新校区,在这的第一段时间和攀岩是彻底绝缘的,时间长了我又开始想念岩壁了。可是身体已经非常差了,很胖,水平差了就只好享受攀爬本身的乐趣吧,在这点上,每次去野外攀爬都是非常愉快的。09年暑假,在阳朔度过了九天难忘的时光,每天的生活只有攀岩,高强度的攀爬让我恢复神速,从刚到那天顶绳艰难完成酒瓶山的5.9到离开时轻松ON5.10b,顶绳爬11a,耐力好了很多也瘦了不少。可是回来以后吃了一阵子老本一不爬就又退步回去了,体重也弹回去了。总结就是打突击虽然见效快,可是要坚持每周的基本训练才能巩固自己的现有水平并向上发展。
诚然,在我的退步的阶段,个人懈怠的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可是确实是受到室内攀岩训练的场所和整体水平的软环境等客观因素限制,后者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没有高手,咱们只能靠走出去学习和网络获取最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举个我身边的例子,郑州有个兄弟玩了半年然后去阳朔住了俩月,回来就11、12了,隔了半年也就是莎玛来的那次又去阳朔长待了一段时间,回来以后据他说都爬过13的线了,实在是震惊啊,不过他很努力,而且在那边有高手带着爬也确实有这个可能。顺道说个题外话,阳朔最近爬不成了,很恶心,黑社会在各个岩场收费,没法玩了,听说以后很是气愤!
可场地的问题呢?野外的线路只能假期去,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日常的训练还是需要市区内的室内训练场所来保证,现有的场所不能满足大家的训练怎么办?丫头说集资开新岩馆个人认为操作难度比较大,逛山很早以前就发现西安岩友的一个共同特点——赤贫,开一个岩馆需要的人力物力恐怕靠现有人员比较难实现。可是咱们还是需要新的岩壁和各种没抓过的岩点!
在此我提一个相对切实可行的方案,首先和长大校方和师老师谈好岩馆内部的扩建方案,得到允许后,大伙儿集资DIY一个带铰链可以变换角度的抱石板,类似样板见下图
。铰链、岩壁总体布局以及支撑问题可以上网咨询外地有经验的岩友,再加上有诸位专业人士应该不是问题,板子本身的制作也不是难事,我有好几个外地的岩友都自己整过这个调调。制作完成后把板子支在岩馆里面,稍微动一下馆里的布局即可,可以丰富岩馆的线路。至于弄多大,怎么弄,放在哪里这些具体的方案咱们可以再讨论,然后大概算算预算,花费应该不会太大,只需要少量钢材、铰链、木工板、四爪钉和岩点就行了,再就是要大伙儿到时候一起费点人工。建成后的抱石板归基金所有,今后如果咱们基金能像丫头说的那样开家自己的岩馆还能挪过去继续用,最不济也是捐给长大。说实在的,场地这事早就受够了,去外地看见人家的好场地都感觉贼心酸,也想做出点改变。不知大家的想法如何?如果觉得可行的话我这先承诺捐钱捐人工,到时候尽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义务。
[attach]12281[/attach]
[attach]12282[/attach]
板子类似下图
[attach]12283[/attach]
[attach]12284[/attach]
[attach]12285[/attach]
敲字好多好累~~~
作者:
燕燕
时间:
2011-2-28 11:21
嘿嘿,我也来说说我的体会。
1、上海攀爬两年进步很多。第一年基本在恒毅,氛围很好,从刚开始默默一人玩到混熟以后找自己水平相近的伙伴一起磕线,然后请高手定线并指导一起玩,那是相当得有乐趣,基本每周保持在3次以上的攀爬频率。这段时间只去过一次杭州小青野攀,狂受打击,10b的线路,第一把快挂死活挂不上去。。抱石进步很快,看看和你一起攀爬的伙伴群体变化就可以了解自己什么水平了,从原来混新人堆到后来混老人堆。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岩晰的季赛,名次么,基本往后倒数。
2、第二年上半年还是继续恒毅,岩晰的季赛还是次次不拉。因为比赛的规则和时间都比较正式的,对于心理素质上的锻炼不可小觑。下半年,岩舞装修后重新开馆,增加了大斜板,开始转到岩舞玩。发现自己有进步,是在岩晰的年赛上。去除各种因素,那次排名前三。后来和恒毅的几个岩友交流了一下,自己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后半年在岩舞斜板线路的攀爬练习。指力,腰腹力量,脚法,斜板上的控制力都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这个是在恒毅的板子上很难得到提升的。
3、这次去甲米,全国的岩友云集,有人开玩笑说,甲米才是中国岩友聚集最全的地方。我呢,野攀还是比较差的,未来的日子应该争取机会多到各地去爬爬。多认识各地的岩友,交流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我甚至认为攀岩大部分的快乐应该来源于攀爬后和别人分享经验和感受的过程。多交流,也能发现自己的强项,弱项,为什么同样的线路,同样的动作,他能完成而我做不了。抱着谦虚乐观的态度,进步是一定的。
4、装备很重要。如果你真的很喜欢攀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装备是很重要的。谨慎选择合适的攀爬伙伴,带着自己的装备去自己想攀爬的线路上积极尝试,而不用干等着一条绳子,等着一条线路。通常我们在野外攀爬一天,能够利用的时间本来就有限,何必再浪费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上呢。
5、坚持去攀爬。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其实攀岩总体来说,是一项进步较慢的运动。但是保持攀爬是进步最根本的条件。从接触攀岩到现在,我已经从最终的小排斥到现在的开始享受攀岩的乐趣了。当然,它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如果你只是觉得它很帅,可以作为你泡妞耍酷时候的谈资,那么还是算了吧。
6、要有开放的心态。这个世界很大,比你水平高的人太多了。当我觉得自己已经很牛的时候,突然进入一个更牛的环境,发现自己根本呢就是什么都不是。没关系,我学习呗,总会进步的。能有机会和比自己水平高的岩友一起攀爬,那是多难得的机会啊。有时候你挠头抓耳都搞不定的难点,高手的小小指点会让你有茅塞顿开的领悟。这个我体会很深。
作者:
何鹏
时间:
2011-2-28 11:22
借了几张8264上的图 大家先看看 板子费点事 不贵 钢架相对贵一点
作者:
萌萌
时间:
2011-2-28 13:10
高手都来了 菜鸟飞过。。。。
作者:
小隐
时间:
2011-2-28 14:14
我来灌水,不说话
作者:
小隐
时间:
2011-2-28 14:15
对不起,您两次发表间隔少于 30 秒,请不要灌水!
作者:
古袅袅
时间:
2011-2-28 15:50
薛元就不用说了,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头猪。
作者:
cai
时间:
2011-2-28 16:33
最开始在洛阳接触攀岩,那抱石的地方小的很,后来来到西安,算是真正接触了攀岩,第一次来这里感觉,太赞了,好大。。。
去年暑假去郑州的时候看了看他们条件,感觉条件很一般,不如西安。。。
接着去年十一去了南京,顺道去了仰角岩馆,一进岩馆,靠,看着太牛逼了!有四面不同角度的板子,而且特别大,那天没有去几个人,但碰到阿星了(逛山不知有印象没,他提到你们在爬雪上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他说,一般人练个1年多都能上12,这让当时连三八都不敢先锋的我羡慕不已。12也并不是多么难的水平,一般人经过训练都可以达到,12以上才用得上天赋。
寒假回家的时候又去了趟郑州,原来他们抱石的地方给拆了,后来那个何鹏提到的去了几趟阳朔就12的牛逼人物自己开了一个岩馆,看了郑州新岩馆,又让我羡慕不已,各种带劲儿。
后来看看自己,来了岩馆1年了,最多是个先锋5.9 顶绳10b,对自己挺失望的……
作者:
马戈
时间:
2011-3-5 02:54
大家说了这么多,我这个老家伙却有点啥都说不出来,有点汗颜啊,等我缓过来,下载重新回到西安的时候,我重新开始锻炼和系统训练,争取跟得上新人脚步,着我不在的这1、2年里,我能保证的只有体重和对攀爬的渴望。最后,强烈要求此贴置顶。
作者:
老腰
时间:
2011-3-16 01:07
本帖最后由 老腰 于 2011-3-16 01:09 编辑
回复
3#
KID_P
个人认为 爱好者 爬5.13以前最好不要练引体,(单臂引体更不要)力量在攀爬中就会自然的增长。 上肢力量越好 越忽视脚的运用 一个引体做不了 照样可以爬到5.12 关键看技术的运用与掌握 。 很多线路 爬不上去 不是抓不住而是踩不住 不是耐力不够而是爬的不省力 。练武术要先练下盘 打羽毛球要先练步法 打乒乓球讲究七分脚三分手。 爱好者攀岩时要多练脚法 很多点抓不住是直观的反应 更多是 因为没踩住造成了抓不住 用脚攀岩是硬道理。力量是为了把拥有的技术发挥出来
作者:
撒手
时间:
2011-3-16 09:55
回复 KID_P
个人认为 爱好者 爬5.13以前最好不要练引体,(单臂引体更不要)力量在攀爬中就会自 ...
老腰 发表于 2011-3-16 01:07
的确,上肢力量越足,越容易忽视脚法,深有体会
作者:
灯塔
时间:
2011-3-18 16:49
学到很多,感触很大,喜欢这里。
作者:
盐酸
时间:
2011-3-21 15:50
了解了!
作者:
内伤
时间:
2011-7-18 02:44
好帖!有帮助!全转了!
作者:
242017239
时间:
2011-7-18 20:57
回复
7#
何鹏
木工板能承重么
作者:
Nightmare
时间:
2011-7-21 11:09
野外线路提升是最有效的。
西安自然资源那么多,多开发野外线路吧!
作者:
unit_1
时间:
2011-8-26 23:11
经验,谢谢共享。
作者:
十三
时间:
2011-8-31 12:14
你们好歹还有个地方能爬 我这边都找不到几个人一起玩儿
作者:
石门璇子
时间:
2011-9-3 23:29
学到很多东西。
另外觉得尤其要注意手指的保护,以前拉伤过,好的很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作者:
luokr
时间:
2012-5-28 11:26
回复
8#
燕燕
同在上海求认识
作者:
luokr
时间:
2012-5-28 11:28
回复
3#
KID_P
同在上海依然求认识
欢迎光临 老陕攀登 (http://www.lspande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