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很多天了,双脚脚趾依旧麻木,可以坦然的接受足底按摩的摧残而面不改色。欣闻周鹏和严冬冬在南壁奋斗三日,经历残酷的两晚露营,以极其坚强的神经和满腔的激情,成功登顶并开辟南壁直上新路线,严重祝贺啊,像幺妹峰这样的山峰,像南壁直上这样的新路线,如同登山皇冠上的宝石,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坚毅才能揽之入怀。而我,无数次的回顾这次的攀登,每一个难点都历历在目。实际上,路线的每个难点于我而言都在可控范围内,毕竟冰壁最难也就3+,岩壁不到5.10,混合攀登才仅仅是M3左右而已。但是,连接起来的漫长路线,加上不可控的天气和对四个人攀登的不熟悉却给了我极大的压力,将我逼到了极限的附近,直至放弃。通过这次攀登,我深深的认识到精神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在挑战极限的攀登中,坚持与放弃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是精神和思想。真正经验丰富、训练全面的攀登者,能在逼近极限的重要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我想我与这样的攀登者仍有很大差距。
但是,我并没有把放弃当做失败,回过头去想,虽然我已经放弃过三次,可是于我都是异常宝贵的一课,每次放弃的经历教给我的东西比10次成功的攀登都要多,我想我会慢慢进步,朝着我内心理想的方向前进
l
这是全新的路线,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我全程领攀了整个路线(包括下降),对路线的判断和选择,攀登进程的安排有了非常多的心得,以后面对类似的路线,将有更为准确的判断,想象力有了坚实的基础,空间也增大很多。
l
之前对幺妹峰的攀登采用双人组合,这实际上是最高效的组合,并可以提供安全的基本保障,但是一旦团队中某个成员出现身体问题,因为没有备份,攀登就得放弃。而且双人攀登需要背负额外的下降用绳索,相较3或4人组合负重更多。这次尝试了4人两组的组合,由于每组只用一条半绳进行结组,下降时两条绳子合并就可进行下降操作,同时下降装备如岩锥、副绳由4人分担,负重较轻。但是通过实践发现,4人组合更适合于较低难度的攀登,对于这种相对极限的路线,速度会比较受影响,因此从5180米到5900米,用时13-14个小时,比预计的10个小时长不少。另外大部分地段是两组分别进行攀登,其他三人的攀登情况将对团队中的每个人产生额外的压力,比如担心出现滑坠、落石落冰受伤、高山病等问题(在路线的困难地段,我领攀至保护站,固定绳索,其他三人沿固定绳索攀登,提高安全性)。有了这次攀登的经验,当下次面对相对极限的路线时,我会倾向于双人组合,而面对相对容易的路线时,4人组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的经验不经过实践是无法获得,或者无法有深刻印象的。
l
这次攀登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4个攀登成员,天气无法有效评估,顶峰近在眼前),我们经历了苦苦的挣扎,最后还是作出了放弃的选择,于我这是登山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课。实际上,作出放弃选择的因素异常复杂,而且没有判断的标准或公式。但是,一次次放弃的经验,将让我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掌握如何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让我认识到,任何伟大的攀登都是在痛苦的折磨之下完成的。这是这次攀登留给我的最最宝贵的财富。
l
搭档关系是神圣的,搭档间需要充分的相互了解,相互包容,充分信任、默契配合以获得高效率和速度。毕竟在极限的环境下,他们要忍受对方,比如脚臭体味,为了节省重量甚至要共用睡袋相互搂抱,更别说还要面对极端环境时的意见相左。因此,找一个能力、态度相似的搭档并不容易。这次,我的搭档是罗彪,他是一个技术全面、满腔激情而相对谨慎的人,而我则更激进一些。攀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比如对于安全性的控制,比如攀登风格),然而我们终究是绑在一条绳子上蚂蚱,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分歧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到攀登的信心,充分的沟通、鼓励和良好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达到毫无保留的信任将是摆在我和罗彪面前的一个巨大的命题,这是我们继续挑战更难路线的前进基石。